点亮初中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魏娜
[导读]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亮点,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教学设计相结合,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以点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贵州省正安县第三中学 魏娜 563400

摘要: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亮点,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教学设计相结合,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以点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点亮、激励
        随着课改的全面开展,教育界也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明确指出,教师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将知识点“灌”入学生的脑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展现自我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以及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味听教师讲解、因此难以同知识点产生共鸣的状况。学生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那么,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怎样才能点亮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呢?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思维活性
        1、什么是思维活性
        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具有思维活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积极性,而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则是影响学生思维活性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性得到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应当将课堂营造出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有激情参与学习。
        二、怎样建立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1、保持轻松的心态
        身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心态以及其所反映出的情绪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氛围,就连教师在授课时所表现出的语气都会受教师当时的心态所影响,为了能够使课堂建立和谐、轻松的氛围,教师要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心态,尽可能的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
        举例来说,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表情严肃、语态生硬,那么学生则不敢过度思考、表达自身的想法,就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反之,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保持微笑,那么学生在教师面部表情的暗示下会变得敢于发声,课堂氛围也会就此变得轻松和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会不断增加。
        2、幽默的授课方式
        对于现阶段思维较为活跃的初中生而言,历史课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以幽默的授课方式、配合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向学生讲解历史,那么,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知识点。


以八年级上册中《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为例,这一课需要学生将入侵我国领土的八国名称记住,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时我将这八国名称以谐音的方式进行讲解,“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俄、德、法、美、日、奥、意、英),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着八国的印象,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趁着课堂氛围活跃的阶段,我乘胜追击,问学生这八个国家对我国做了哪些令人无法原谅的事?因为先前铺垫好的活跃氛围,学生纷纷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的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记忆及理解。
        这种幽默的授课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的同时让学生置身于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进而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积极性。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诙谐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同幽默相结合,起到引趣、纠错的目的,为课堂带去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将知识点进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其情感、思维方式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在课改后,身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情感世界得到丰富。
比方说,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等能够进行塑性的物品,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捏人像,以此来区别、感知山顶洞人同北京人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更加细致的进行观察。
        以九年级下册中《美国内战》这一课为例,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了两大“帮派”扮演美国国会,对南北战争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问题引至重点及难点中,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知识重点,还能够对此进行深刻的记忆。
        四、创新课堂、活用课本
        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以及教参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转化利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及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抛弃传统教育中以书为尊的教学陋习。
        举例来说,在八年级下册《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我先是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准备了大量有关刘少奇的资料,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刘少奇于1969年逝世,可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80年代才开刘少奇的追悼会呢?”以及“为何当时已经身为我国国家主席的高位,刘少奇却依旧受到迫害?”学生会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因为前面的铺垫学生会十分想要对这十年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学习、了解。
        根据自身状况、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激发课堂的活跃度、点亮课堂的学习氛围。活性教学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还是教师教学艺术化的顶峰,只有课堂被“点亮”,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学生才能“动”起来,这样,原本枯燥的历史课才能够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场所,才能使历史课堂成为真正有意义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璐.(2017).浅议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考试周刊
[2]雷博桂.(2019).浅谈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读与写,192.
[3]李浩澜.(2020).摭谈初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新一代:理论版,8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