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甘明芬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甘明芬
[导读]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时候,数学这一课程已经不仅仅简单是作为一门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学科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与生活非常息息相关的一门技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发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近年来数学的教学特别强调要走生活化路线。本文以西师版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为例,来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化策略来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发掘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

四川省邻水县丰禾镇中心小学  甘明芬    638512

摘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时候,数学这一课程已经不仅仅简单是作为一门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学科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与生活非常息息相关的一门技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发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近年来数学的教学特别强调要走生活化路线本文以西师版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为例,来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化策略来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发掘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筑基阶段,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生活需要的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设计都越来越充满着生活化的气息。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生活化路线,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是大势所趋。而学生在进行生活化的小学数学学习中,也能够在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数学这门生活技能。
        一、提炼生活元素,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要践行生活化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素材的眼睛,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元素,把生活中的元素提炼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以生活元素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元素是非常多的。在一年级下册的“方向与位置”和“认识钟表”,二年级下册的“时、分、秒”中,这些数学内容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也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也是技能。在进行这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把知识点中涉及到的具体的生活元素通过教学工具的准备体现出来。比如“认识钟表”教学教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像电子手表、计时器、秒表、石英钟、怀表、小闹钟等。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来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钟表进行操作和认读,进行认识和学习时间。而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展示地图、十字架、方向盘等多样化的与方向位置有关的生活中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而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教学工具来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所要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有亲切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的数学学习,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操作和主动认识这些生活教具,这样学生多了几分对于生活的体验,不仅仅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理解,同时对数学中所蕴含的生活元素也有更多感悟,这样能够在学生中有效地进行数学与生活的转化,建立相关的链接。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实际
        随着教育的进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更多的是要把目光放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学会关注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从未思考过“我们为何要学习数学”,只是一味地学习书本的理论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不够高,动力也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追寻真正的意义,激发数学学习的动力。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由实际生活情况来开启话匣,比如暑假刚过,提问学生暑假都干了什么,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做非常生活日常的活动等。然后再展示一张一位学生暑假生活的照片,照片中这位学生正和妈妈一起在菜市场买东西,许多学生看见照片都表示和妈妈一起去过。这时,教师通过PPT展示买菜的情境,提问学生妈妈会买什么菜,然后再让学生试着帮妈妈算一下她要付多少钱。比如妈妈买了3斤西红柿,每斤3.5元,鸡肉13.5一斤,买了1.5斤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算一算教师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接地气的生活情境,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况中,让学生能够边学边关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三、设计生活案例,提升学生能力迁移
        在数学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非常特别也是重要的环节,就是数学相关作业或者练习的设计与布置。教师不仅要传授新知识,也需要帮助学生强化训练,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会做好知识迁移,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充满生活气的案例或者作业活动,让学生在巩固中提升。
        比如学生学习完“统计”相关的知识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利用不同形式的表格或者图形来对每个学生自家一个月买菜或者日用品或者自己零花钱的花销进行数据统计。还有在“小数乘整数”的估算中,让学生学习完后,请教家长,学会读水表与电表,掌握计算原理,对家里的水电费进行每个月的估算。还有关于图形的旋转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人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进行收集分析,比如钟表、摩天轮、风车、飞机上的螺旋桨、洗衣机的滚筒等等,利用旋转知识来对这些现象或者物体来说明和解析,形成一份调查小报告。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各个实体性的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通过以上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做好知识迁移和延伸。
        总之,生活化教学理念越来越受重视,教师的教学策略在符合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体验式学习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汲取生活的养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从生活实际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海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07期
[2]陈胜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在生活中寻找数学[J].教师,2019年18期
[3]桑秋菊,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中华少年,2018年2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