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观察指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詹丽君
[导读] 区域活动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的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其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将活动室的内外空间划分为一定的区域,从幼儿的需要及兴趣出发,在区域内投放适宜的、种类多样且丰富的材料,营造出立体化育人环境的幼儿自主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幼儿教师、小伙伴以及区域材料的互动,使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各方面机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活动积极作用的发挥

詹丽君   西安市雁塔区第一幼儿园  710061
【摘要】区域活动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的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其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将活动室的内外空间划分为一定的区域,从幼儿的需要及兴趣出发,在区域内投放适宜的、种类多样且丰富的材料,营造出立体化育人环境的幼儿自主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幼儿教师、小伙伴以及区域材料的互动,使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各方面机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活动积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教师有效指导的前提是进行有效的观察。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观察指导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观察指导;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06-01

        学前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教师的区域活动观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应该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内涵简述
        区域活动的开展基于对幼儿发展需求的全面评估,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融入活动过程,通过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增强幼儿教育效果。教师在活动区域投放幼儿玩耍及学习所必须的素材,幼儿根据自身学习需求与兴趣偏好随机选择活动区域,按照教师安排的活动框架参与互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生活经验。区域活动种类繁多,根据活动区域的功能可分为科学区、益智区、手工区等不同区域,教师可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状况、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置活动区域,体现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给幼儿更多选择,体现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尊重。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现状
        “指导”与“命令”有着显著区别,当前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频繁以“命令”的形式开展教学,对活动过程缺乏必要指导。部分教师发现幼儿的失误时并没有给予幼儿指导,而是要求幼儿暂停活动,观看教师制作模型的过程。教师的行为打破了区域活动的连续性,同时导致幼儿无法在活动中发挥想象、锻炼创造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积极的观察意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观察能力。除此以外一些幼儿园将大量非师范专业人员安排在教师岗位上,由于缺少专业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极为有限。因而对幼儿的行为观察还停留在单纯观察的层面上,不能对观察结果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深入、多角度了解幼儿提供依据,影响了区域活动效果。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观察指导策略研究
        (一)教师适度介入活动
        教师适度介入活动能推进活动进程,适当的指导能帮助幼儿积累学习信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首先要主动参与区角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记录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改进活动方案提供依据。教师还要注重不同角色的转换,以活动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小启示,锻炼幼儿借助已有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幼儿互动,互动的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例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积极的互动方式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在实践中调整支架,优化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不仅是材料上的支持,教师指导方式同样重要。例如,如何引发游戏、知道时进人和退出、如何通过适时介人支持游戏的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要根据幼儿游戏中出现的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或玩伴、或鼓励、或讨论,或分享等,以促进游戏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1.学会观察
        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同伴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在游戏前,教师应选好重点观察对象;在游戏中,注重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可当场记录也可利用手机录制视频便于分享或思考幼儿的游戏行为及发展,体现观察内容的延续性;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对观察记录进行反思,反思自身的指导策略,不断调整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游戏指导水平。
        2.指导语具有灵活性和艺术性
        在区域活动中,要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教师的指导语需讲究艺术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语言的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另外还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间接地指导,重在启发和引导。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幼儿理解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这样教师抛给幼儿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幼儿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总而言之,儿童中心论是幼儿活动中需要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基于此,教师应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恰当的观察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9(22):169.
[2]郭秋霖.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的开放性指导策略[J].广西教育,2019 (05):157-158.
[3]肖瑞华.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 (2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