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王霞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霞
[导读]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部分体现,是新课程标准中是最具有生物学特征的核心素养部分。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是基于大量生命现象和与生命相关内容的抽象概念,这种观点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生命观念”包括生物的结构类型与功能观念、生物的物质组成与能量观念、生物的演化过程与适应观念以及大自然的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的内容基本都涉及到了高中生物知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些生命相

王霞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乐业高中  533200
【摘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部分体现,是新课程标准中是最具有生物学特征的核心素养部分。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是基于大量生命现象和与生命相关内容的抽象概念,这种观点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生命观念”包括生物的结构类型与功能观念、生物的物质组成与能量观念、生物的演化过程与适应观念以及大自然的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的内容基本都涉及到了高中生物知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些生命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生命中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04-01

        引言
        生物学科反映生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理科课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利用生物学习中形成的生物学能力,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生物学的思维、能力和品格。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
        一、挖掘生物教材,渗透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指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相互关系和特征,经过人们证实之后的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的思想、观念等。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的关于生命观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渗透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得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更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例如,在教学《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我们人体内的环境各项技能稳定平衡运行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持自身的内环境稳态的作用,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向学生渗透稳态和平衡观念。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课堂让学生意识到当下地球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可以向学生列举由于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损失和各种生命的减少等,由此加深学生的生命观念和意识。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生命观念的意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从而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观念和意识,活出更好的自己。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体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从教学入手,创设情境教学,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拉近生物知识、生命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3]。教师要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对学生的原有观念形成冲击,有利于生命观念的培养。


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包括问题情境、任务情境、实验情境、合作情境等多种情境模式。实验是生物学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灵魂,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有力手段和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物质的活动过程,丰
        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材料将理论性较强的生物思想和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地感性认知,在学生分析实验材料、关注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分两组进行实验,第一组为观察叶绿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的细胞并通过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第二组为观察线粒体,教师指导学生取材、染色、制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并通过高倍镜进行观察,实验做完后,由两组进行交换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完善生命观念的框架构建。
        三、加强概念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所谓生命,指的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自我生长、繁衍,具备自我意识,且处于不断进化过程中的生物。而生命观念则是针对生命现象展开的一种抽象性思考活动。在生物这门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生命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知识概念基础之上的,基于这一点,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自然就应该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概念时,适当融入生命观念,逐渐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生物圈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进食、运动、分裂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明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单位。在讲述细胞核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细胞各结构,思考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具体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还可以将精子进入卵泡细胞,合成受精卵这一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内容逐一向学生提问“细胞各部分结构分工合作是怎样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差异又是什么?”,使学生加深对细胞各部分结构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借助生物概念知识这一载体,融入生命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结束语
        生物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最能够体现出关于生命观念的内容,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尽力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高中生物教学把生命观念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更加理解生命的珍贵,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采用情景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办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注重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涂锦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7.
[2]王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阚云荣.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