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作文“珠圆玉润”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楼佳呈
[导读] 中段作文训练是低段“乐于表达”和高段“学会表达”的阶梯。“写不具体”可以说是这一学段学生习作时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指导学生素材积累,打好地基;层层落实,砌砖堆瓦;精心设计,锦上添花这样三招,可以帮助学生让作文“珠圆玉润”起来。

楼佳呈     浙江省义乌市黎明湖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中段作文训练是低段“乐于表达”和高段“学会表达”的阶梯。“写不具体”可以说是这一学段学生习作时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指导学生素材积累,打好地基;层层落实,砌砖堆瓦;精心设计,锦上添花这样三招,可以帮助学生让作文“珠圆玉润”起来。
【关键词】写具体、  写作素材、  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17-01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其中“内容具体”是诸项要求的重心,也是目前学生习作中最薄弱的方面,因此也理所当然是习作指导的重点。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呢?
        一、素材积累,打好地基
        写作中的“观察”则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积累,充分使用眼、耳、鼻等感官,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丰富、积累写作素材。
        (一)有序观察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根据特定的顺序观察,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点及面,由内到外……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就不同。
        例如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习作,要求介绍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学生选择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我们的校园。 笔者在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对校园进行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1)时间顺序,可以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或早晨、中午、夜晚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来介绍;(2)方位顺序,可以沿着学校大门——操场——体艺馆——休闲林——教学楼的游览路线进行介绍。 正如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察有顺序,才能使材料积累循序渐进、条理清楚,写作时步步写来,文章才会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二)比较观察
        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应该先进行比较,比较以后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有不同的表现。就如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节令里便是千变万化,需要反复观察、比较,才能看的全面、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
        例如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熟悉的动物或植物,笔者结合学生科学课上观察蜗牛的内容,请学生对蜗牛进行介绍。学生因为刚在科学课上学过这个内容,所以都争先恐后抢着作答,有介绍蜗牛的身体组成部分的,有介绍蜗牛各个器官作用的……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生成自己的语言。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再次对蜗牛进行观察,看看它在休息、活动、吃东西时身体的各部分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另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蜗牛进行比较观察后再次交流时,语言明显生动活泼了,描述也更为细致。学生在这样的比较观察中,及时、准确、生动地捕捉观察素材,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文章自然就能生成了。
        二、层层落实,砌砖堆瓦
        词句是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课程纲要指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应该着重抓好词、句、段的训练,而重点在段的训练。


用“叠宝塔”的形式给词、句、段“添枝加叶”,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写具体的方法。用“叠宝塔”的方式,给词语加上量词、叠词、形容词、颜色、形状、时间、地点、比喻、感受等修饰性的语言,可以使单薄、冰冷的词语变成丰富、有温度的画面。
        “写作文,最大的苦恼是写不长”。虽然可能语句通顺,结构完整,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不够吸引人。那么,怎样使你的文章,让人读之为之振奋,有欲望继续读下去呢? 其实,并不高深。 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加入具体的描写,给它添加“血肉”。通过各种描写,并将其贯通在整篇文章中,让文章“由短变长”,提高习作水平,让文章不再如“白开水”那么寡淡。
        三、精心设计,锦上添花
        在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还应把观察、阅读和片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仿写、扩写或续写练习,让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把所见所闻中得到的材料写具体。无论是写“见”还是写“闻”,指导时都应力图使学生写具体,要重视“细节描写”。
        如人教版三上《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秘书告诉高尔基: “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 ”高尔基问。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写出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再请学生学习课文这种表达特点进行续写课文的练习。学生在揣摩对话、品读细节描写的基础上续写十分精彩:
        小男孩回家了。
        不料,那时下起了雨。
        高尔基坐在办公桌前, 他担心得喃喃自语: “唉,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
        小男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了家,又以相同的速度地冲向列宁格勒。小男孩跑得满头大汗,但也顾不上休息。
        小男孩飞快地冲上楼,高尔基看见满头大汗的小男孩, “你没事吧! ”高尔基亲切地问。 小男孩不支声。“来,快喝一杯热水缓缓。 ”高尔基轻声说。小男孩走进屋,不好意思地问:“我耽误了您这么多宝贵的时间,您难道不生气吗? ”小男孩的声音小得像蚊子。“我怎么会生气呢?我看到了一位未来的负责的摄影师,我答应你的事一定做到。好了,我们现在开始吧! ”
        小男孩激动得热泪盈眶,微笑着点了点头。
        小男孩给高尔基照了相,还和高尔基聊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一直聊啊聊,忘记了时间……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只有善于观察、善于体验、善于阅读,才能不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为习作建立一座“素材仓库”,同时引导学生从词、句、段入手逐步掌握具体描写的实用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写作时从“依样画葫芦”到展示个性表达,使他们作文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参考文献:
[1]杨文华,《由复制到创造:小学作文起步训练的根本性转变》[J],《小学语文教师》2016年第9期
[2]陈志文,《选词 造句 构段》[M],《作文其实很简单》2012年4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