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单保忠
[导读] 在新课标的引导之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生物学科的学习本质,主动参与各类探究活动,提高个人的实验操作技能。其中,学生的基础操作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以重要概念教学的创新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拓展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本文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单保忠    山东省桓台县田庄中学  256400
【摘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之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生物学科的学习本质,主动参与各类探究活动,提高个人的实验操作技能。其中,学生的基础操作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以重要概念教学的创新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拓展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本文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11-01

        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以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本质和生物内涵。通过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本质,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生物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心理
        对于多数生物演示实验来说,其自身大都属于验证性的类型,部分初中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过于重视实验的验证结果,反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场景中的探究角色,跳过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导致初中生的自主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时,要将其中的探究性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借此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探究学习思维。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光合作用产生氧"这一生物实验时,需要将原本验证性较强的演示实验,改进成为的探究性实验,并将这一实验活动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并且还要明确这一实验目的,设置出关键性问题,如"选择什么样的实验道具更加方便观察?天气会影响实验结果吗?"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思路的明确性。接着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及实验工具,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展实验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经验,以此提高整个教学的探究效果。
        二、为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整个生物实验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案一一开展,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实验支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实现实验目标。


比如在讲解生物细胞分裂增殖内容时,很多学生理解不了,实验时感觉无从下手。这一章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细胞体积的了解较为模糊,同时难以对"细胞的无限制长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简单模拟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的相关性,让学生自己完成此项实验,然后介绍分析结果。
        另外,很多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注意事项了解比较片面。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积极拓展实验材料,选择理解难度偏低的实验方案,简化实验步骤,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使用实验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无法根据实验的进度及时更换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最终的实验效果而不容乐观。教师就可以采取简单替换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在反复利用和灵活拓展的过程中,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学生能够自主验证个人的假设。
        三、指导学生多次实验、观察实验
        为保证观察结果的正确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复多次的观察,减少偶然性,尽量还原事物的真实性,严谨踏实地观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时,受到认知水平、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总是难免出现一些差距。教师为应对这种情况,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
        例如,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中,对那些速度偏慢,基础较差的小组,教师会强加指导,二次演示实验的步骤,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让他们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初中学生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时,存在着部分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提出疑惑,教师需要及时解开学生的疑惑,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进行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试验。教师在保证学生完成试验的基础上,需要向学生强调步骤一定要规范,实验结果允许出现小误差。若学生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差甚远,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找到出现失误的地方,寻找补救的方法,避免学生的二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同时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时,实验完成后的总结、思考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发散,助其形成多思的学习思维。
        四、结束语
        生物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而初中教师若想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则可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教学,这也是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志月.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19-120.
[2]罗凌峰.例谈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0 (1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