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杨景皓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景皓
[导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受以及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构建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让初中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音乐作为对学生素质能力构建具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学科也随之发生了教学地位的提升。依据学生目前的成长情况来看,想要在高效的完成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就应在音乐课堂中积极的融入合唱教学法,基于此,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杨景皓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第二中学  535500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受以及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构建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让初中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音乐作为对学生素质能力构建具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学科也随之发生了教学地位的提升。依据学生目前的成长情况来看,想要在高效的完成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就应在音乐课堂中积极的融入合唱教学法,基于此,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10-01

        前言
        众所周知,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设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但除此之外,音乐学科以合唱的方式教学还能够发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间的默契度,让班级更具凝聚力的作用,对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由此可见,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实践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初中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
        1.1合作意识较弱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合作能力已经逐渐地成为了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最为看重的能力,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影响。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受生活水平、独生子女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当代父母普遍存在对孩子过于溺爱的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的分享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所欠缺,大多直接将最好的留给孩子,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相处以及集体活动中的协作能力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1.2课堂学习状态不佳
        音乐学科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的熟练程度都具有一定的要求。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学生就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并深度探究音乐知识的潜在含义,最终达到烂熟于心。但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鲜少有学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音乐学习习惯。并且,在重复性的音乐知识学习中学生极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出现被动学习的状态,致使最终呈现出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策略
        合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具有较大的优势特点,在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将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实践对策进行几点研究:
        2.1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
        针对当下的学生的成长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意识较强的情况,致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的配合不够默契,表现不佳,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而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则对此具有针对性的作用,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学习,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有效的增加学生间的默契度,并让学生受到启发,并对学习与生活产生反省与反思,逐步的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以更为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合唱学习中,实现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在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上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到《踏雪寻梅》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段合唱训练。首先,教师需要将《踏雪寻梅》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合唱部分,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分组合唱,最后,在曲目的结尾教师需要让几个小组共同合唱。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加合唱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默契训练,达成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2合唱可以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
        合唱对学生集体的统一性具有极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合唱中无法保持高度的默契,将极容易出现不协调、拉长音、跟不上节奏等情况,致使整体的合唱效果不佳。所以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集体的协调性与默契度的培养的重视度,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的感受到合唱学习训练对其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合唱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依照合唱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进而有效的发挥合唱教学对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的显著作用。
        2.3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受感性思维的驱使,在感兴趣的事物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则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方案时,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顺应学生的成长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唱学习中,进而实现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到《我的未来不是梦》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主题,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筛选出合适的曲目,如:《隐形的翅膀》《倔强》《最初的梦想》《蜗牛》等流行歌曲,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投票,最终选择投票数最多的作为合唱曲目。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地位置,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合唱的曲目中产生对未来的期许,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教育的最佳阶段,在音乐课堂中实施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地落实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对学生今后的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同样具有推进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学生引导工作,创设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邓新贵.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1).155~ 156.
[2]徐婧.探析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