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韦业君
[导读] 如何作好学习效果差学生的转变工作,是目前教育领域每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与对待的问题。小学环节数学科目出现差生的因素一般体现在:积极性不高、学习手法不恰当、缺少自信心、好动贪玩、自我控制能力差、师生沟通不够等方面。所以,在小学阶段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能够有效转化差生的措施,辅助差生纠正在进行数学科目学习时的误区,提升学习成绩,继而为其整体素质提升而服务。

韦业君    广西省柳州市融水县三防镇中心小学  广西  柳州  545300
【摘要】如何作好学习效果差学生的转变工作,是目前教育领域每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与对待的问题。小学环节数学科目出现差生的因素一般体现在:积极性不高、学习手法不恰当、缺少自信心、好动贪玩、自我控制能力差、师生沟通不够等方面。所以,在小学阶段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能够有效转化差生的措施,辅助差生纠正在进行数学科目学习时的误区,提升学习成绩,继而为其整体素质提升而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差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36-01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对孩子们,进行数学科目实际教学的时候,每一届都会遇到一些在数学科目上,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差生。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是每名教师所必须面对与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以往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获得了优质的教学实效。尝试分析了小学环节的数学科目出现差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策略,望以此能够推进数学教学效果提升。
        1、小学数学学习效果差学生形成因素
        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中有差生出现的因素一般有如下几方面:
        1.1学习数学兴趣低积极性差
        数学是一门具备严谨性、科学化、抽象化的专业科目。正是因为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让差生在对数学进行学习的时候出现了阻碍,再有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本来就是很枯燥乏味的,或者因为学生自身智力方面的原因,因此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还有布置的习题训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解习题的过程没有具体步骤,只知道表面化的东西,而不了解深层次的东西。使他们缺少能够进行努力思考的源动力,不想开动脑筋,对待数学学习总是不经心。
        1.2学习方式不对信心匮乏
        中国有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讲教师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手法。差生在这个方面就是缺少正确的学习手法,有的差生其实很努力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学习的手法不准确,不会触点旁通。再者讲,上课时听讲的效率不高,重点与难点不会抓,别的学生一听就能明白的事情,学习差的学生就是不懂。长时间下来,就会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1]。
        1.3缺少正确学习思维手法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的逻辑思维手法是能够让问题得以解决的主要因素。小学生里会有极少数不能够对问题进行顺利解决的,这样的小学生普遍缺少逻辑思维意识、对问题的核心内容不能做到快速找出。所以,差生经常会出现对学习的关注力较差、意志薄弱、判断不精准、逻辑推理不严禁。自控能力低,这些都是由小学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还有就是差生因为注意力稳固性低等,加上问题中设置条件的转变,也会出现错误、逻辑思维混乱等解题手法,所以,就对数学学习构成了阻碍,所以数学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这些数学差生进行督促与有效的导引[2]。



        2、小学数学对差生进行转化的策略
        2.1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积极性提升
        为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能够提升,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孩子们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差生进行学习数学兴趣的培育,引发他们对数学科目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自发的接受教育。某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那些抽象化的东西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把数学教学中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的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声音与形象兼具的特点,带给小学生们优质的多重感官刺激,引发出小学生们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继而获得身心的享受与喜悦,也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逻辑思维意识更加活跃。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讲授人教版二年上册数学《认识时间》中,就把多媒体教育模式有效的运用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效的激发了小学生们对于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
        2.2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提高差生信任
        喜欢学生,融洽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是对差生进行转化的思想前提与基础。在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喜爱的情感投入进小学生们的心里。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以后,随之就对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投去一个满是亲切与信任的眼神,一副可亲的面容等都会在差生的心目中引起波澜。数学教师心理有差生,差生心理才会有老师,学生与老师感情的同步性,会引起师生信息的共鸣,这个时候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才会最好。某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名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就要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这就说明,爱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有效的教育手法,教师的真挚情感能够温暖一颗冰冷的心,还能够让浪子回头。当差等学生感悟到教师对自己的一份殷切期望与爱心的时候,差生们就会变得喜欢这位老师,继而喜欢这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这就说明,教师要喜爱自己的学生,特别是要从内心里喜欢差生,惟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差生们的信任[3]。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就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平等性互动,带动学生们对此课中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提高了实际教学效率。
        2.3以诚相待促进差生自信心提升
        理想的、有序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展现在教师与学生情感上、心灵上的融洽,这种心与心之间的交往能够推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相理解、感知、信任与互相影响的互动效果。假如教师认可与赞许的眼神常常投向学习优良的学生,而对差生则冷眼相看的话。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就予以训斥,获得不了理解与尊重,自我价值获不到展现,使小学生们在心理上会感觉比别人低一等。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他们自暴自弃、自信心降低,出现一种自卑心理。我们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讲,由于小学生们年龄的特点,在心理方面还是极不成熟的,较为易走极端,在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通常会用反正我就这样了,爱咋咋地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教师越是逼迫他们进行学习,他们约会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心平气和的找这些学生进行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尊重、平和、关爱的态度来面对他们,在恰当的实践与他们聊天谈心,与他们交往,充分满足学生们心理方面的需要,以此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对数学差生进行教学转化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他们爱好、特长及兴趣进行充分掌握,以他们的爱好与兴趣为出发点,运用多元化,灵活化的手法,把小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儿女,有耐心与爱心的引发他们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把数学差生转化为能够全面化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梦婷.小学数学教学中优生主动帮扶差生心理的培育[J].教书育人, 2018(25):35.
[2]刘振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策略[J].新课程(上),2012(01):154 -155.
[3]严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策略[J].才智,2008(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