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李科英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科英
[导读]

李科英   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35-01

        语文教改搞了这么多年,我们的课堂依然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是我最近一次网上小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更不要说,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志趣、人文内涵、三观的形成更是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语文老师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语文。那么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一、自身魅力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阅读。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都叫“新课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俯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创造.
        在课堂上,有时讲到一些名作家作品时,我就会进行一点拓展。记得在讲课文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名的作家及故事,看得出来,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学生听得格外专注与认真,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可以在课外去买这些作家的作品来读。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这些名家作品,能够如数家珍给学生娓娓道来,我想,这自然会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读了很多的书,也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喜爱。
        非常幸运的是,我自己还能一直坚持阅读的习惯。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这种习惯,并且能坚持到以后。我坚信,阅读是一种最好的成长和不断圆满自己的方式。因此,我常常给学生浸润这样一种理念,也常常把自己正在阅读的一些书籍和推荐给他们,和他们分享。每周三我会给学生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每个月进行一次阅读分享。虽然不敢说,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爱上阅读,但是至少营造了一种氛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除了读书之外,其实教师的写作分享也很重要。教师如果常常进行一些下水作文,写一些随笔之类,然后和学生进行分享,我想这样的感召力,对于学生的写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当学生被自己的语文老师深深折服时,还会不喜欢你的课吗?
        二、学习多样化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且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是一门慢的学科,学起来很慢,收效也很慢。因此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想办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有创意和多样化,让学生觉得有趣,自然也会增强对这门课的兴趣。
        首先是课堂环节的多样化。语文课最主要就是阅读课,一节课上带领着学生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品味文章的语文等等,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每节课你的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


设想一下,假如你每一天,每节课都是一个模式:字词检查、课文分段、逐句逐段讲解……学生能不生厌吗?我们在听一些名师大家的精品课,或者看一些优秀课例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会感叹于这些课堂那些新颖独特的设计。这也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多学习看课,多思考,去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课堂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充满期待,有兴趣去学。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方式,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思考、去创新,去探究那些既适合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又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形式,让语文课也能趣味盎然。
        其次是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在一次检查学校作业时发现,我们有的语文老师,作业常常都是单一机械性的:比如抄写字词,或者课后习题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加点词语的含义等等。天天如此,难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不妨花点心思,多一些题型,多一些形式,这样的话,学生对于作业也不是那么讨厌了。
        再者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部编版教材的每一册上都有综合活动这个环节。这是语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生兴趣最浓厚的一种课型,所以,教师对于这个内容,千万不要因为觉得浪费时间或者怕麻烦,或者课堂太吵闹而放弃进行。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合理有序的进行,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新的活动内容来开展。
        三、拓宽学习渠道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也是十分广阔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所以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自然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比如,当你在生活中有时会和别人意见发生分歧,你想要说服对方,这时候,是对你语言辩论的练习;当过年过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朋好友,你要去招呼客人,这时候是对你礼仪学习的考验;当你走在街头巷尾,看到的一些宣传标语,商铺的名字等等,这些也需要语文知识……类似的语文现象很多,教师只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学生慢慢的也就会去关注,去发现,当他们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在生活的实用性,自然也就会热爱语文学习了。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旅行、影视中学习语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假期时,学生多少都有外出旅行的经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去游玩一个地方之前,我们不妨多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等,让自己真正有所得。在一些课文学习时,如《桂林山水》《草原》可以让去过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旅行见闻和大家分享。让学生知道,原来,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啊。
        现在社会网络飞速发达,学生的生活里,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无论是教师家长,都不可能不让学生接触这些东西,对于网络影视资源,我觉得进行引导比一味地堵塞要好一些。在暑假和寒假时,我就会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看电视,当然不是乱看,而是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主持人大赛》等,和一些比较励志的影片《摔跤吧爸爸》《阿甘正传》《美丽心灵》《风雨哈佛路》《国王的演讲》等,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是非常喜欢,在轻松娱乐之中,也能有许多学习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开学后,还可以利用几节课,让学生就观影的感受进行交流。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发掘有利因素,让“兴趣”这个好老师去引导学生去乐学,善学,最终爱上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