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刘廷超
[导读] 人类社会已步人信息时代,计算机课程在职业高中教学中也被广泛的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计算机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要想让学生长期爱学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

刘廷超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人类社会已步人信息时代,计算机课程在职业高中教学中也被广泛的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计算机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要想让学生长期爱学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33-0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它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即客体对象有强烈的吸引性和主体有鲜明的情感反映。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对于职业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更是这样,所以每节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计算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所以说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对于这一点,我们除了可以在上课时用一些辅助的教学软件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门课后他们能出什么,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比如说在教VB这门课时,打乱了书上原有的顺序——先介绍变量再到讲解编程,而是让学生看到一个用VB做好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告诉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些学生平时都用惯了Windows界面,早就对其中的原理好奇得不得了,现在一听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界面,一个个兴趣高涨,嚷着让老师快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就为以后学习这门课打下了基础。作为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与其它课一样,每一堂课都让学生明白,这样有目的地学习,学生才会有兴趣。
        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准备:预习
        “预习”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和其他学科中的“预习”不同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预习不是说要把教材从头到尾地看上一遍,这里的“预习”是指:在学习之前,应该粗略地了解一下诸如课程内容是用来做什么的、用什么方式来实现等一些基本问题。
        (二)目标学习: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就是指先有结果,再研究实施策略的学习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中由浅入深的基本顺序,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学习的,甚至包括认识菜单,让你先体会到效果,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计算机,尤其是一些视窗界面的应用程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灵活运用,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行。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进行有计划的严格训练,并经常检查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尝到甜头,养成习惯,促进教与学。学生每学完一课,都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给自己一个相关的任务,强迫自己去完成。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考虑,做出答案。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方法改进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因此,讲究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计算机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坚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相契合。反思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往往是教师占据着绝对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学习过程显得十分被动,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了,在计算机考试环节是否可以作对更多的题目,是否可以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等。而新的教学理念是绝对否定这一点的,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强调学生独立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详细的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实际,就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及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计算机学科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理论联系实际,让兴趣转化为技能
        所有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变成为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既使学生充满存在感又锻炼了学生的技术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教学当中的知识。比如,教师在photoshop知识进行演练时,可以联系当地的一些广告公司,拿回一些已经完成的广告设计作为教学的相关案例,让学生来看看有哪些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让学生来亲自动手设计,又或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来联系一些免费的海报、广告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发挥,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最终完成产品的制作。只有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联系到生活的实际操作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所有教学的内容都最终变为纸上谈兵。学生的年龄较小,耐心有限,教师在学生的设计或操作过程中要起到多重身份的作用,既要鼓励孩子坚持,要指导孩子操作,又要帮助孩子把握方向,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当中的任务要较之基础理论教学时更加艰难和辛苦,但是如果这个阶段能够给予学生好的引导,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会使教有所用,学有所有,从而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够卓有成效。
        结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职高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庆娅.浅谈当前职高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J].教育教学论坛,2011 (08):145-146.
[2]徐鹏.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1,30(06):267-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