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宋晓霞
[导读] 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对自然生物知识进行了解感知,提高学生知识视野与储备。为提升学生生物综合学习实力,教师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基于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导引,不断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营造高效生物学习氛围。

宋晓霞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264006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对自然生物知识进行了解感知,提高学生知识视野与储备。为提升学生生物综合学习实力,教师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基于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导引,不断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营造高效生物学习氛围。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25-01

        引言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强调多运用探索、实践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让生物课堂回归生活,为新课程教学增添知识的源泉和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生物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可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学习认知
        在整合生物学科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做出必要的取舍,如果有必要,不妨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和借鉴,还可以借助其他渠道展开信息素材搜集,以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这是内容整合的重要原则,教师需要建立生活化教学主观意识,提升教学的适配性。
        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最佳的选择。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认知也呈现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开展针对性教学。如在教学“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对熟悉的生物进行筛选,辨认之后,简单说说这些生物的特点。有的学生快速回馈:“这是蜗牛,在潮湿的菜地里出没;这是乌贼,应该是海洋中的生物,它在水中可以喷射像墨汁一样的液体,便于自己逃跑;这是河蚌,在河水淤泥中生存……”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这些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找到其相同之处。为丰富学生观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介绍更多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节肢动物呢?不妨展开信息搜集,看谁能够找到相关材料。”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查阅教辅材料,展开讨论,信息不断涌现,课堂学习氛围高涨。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开始介绍一些常见的节肢动物,如河虾、螃蟹等。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学习素材的搜集工作,这是生活对接教学的具体体现。不管学生通过哪些渠道搜集相关信息,都能够对学生带来一定思维冲击。学生对熟悉的材料自然有丰富的认知和观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顺利抵达学习核心,丰富学科认知。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师可利用图片投放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回忆生活展开信息搜集,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二、搭建生活场景,开展生物学习实践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指导学生进入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当中,在实际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同样能够利用生活元素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情境的构建则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能够遇到的场景进行搭建,使学生在这种生活情境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开展生物知识实践,了解生物知识产生、发展以及变化的不同面貌,顺利掌握对应生物知识。
        例如,在“食品保存”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家务较少,对食品的保存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表现,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了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有关食品保存的场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食品腐败,又有哪些因素在食品腐败过程中是加速作用,如果要保存食物尽可能长的时间,就手头有的材料应当如何做。教师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主食类食品搭建生活场景,先使学生对自己理解的馒头与米饭的保存方法进行阐述,有的学生说是冷藏,有的学生说是冷冻,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区别只是在于馒头与米饭保存时间的长与短以及最终馒头与米饭的风味与口感的差异。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主要观察了馒头与米饭腐败的全过程,掌握了气温对腐败速度的影响作用。学生在教师搭建的生活场景中尽情探索,对有关食品保存的知识进行了反复实践,增强了对食品保存相关知识的认识。
        三、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着眼于目前的各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也是备受青睐的一种。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选择的教学情境若切合实际,课堂效果就会非常理想,给了学生很多能张嘴说话的机会,学生也会改变对学习的看法。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每一节课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积极主动地创设与教材相符的情境,使学生对教材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比如初中生物中有关于水资源的模块,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学生非常有必要认识到我国目前水资源十分紧张的严重性。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首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用竞争的方式,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情况。等到学生达到讨论的积极点时,教师要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一些关于水资源浪费严重性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我国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人们的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保护水资源的欲望,并让学生讲述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最终全面探讨中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虽然和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背道而驰,但是实际结果证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从内心深处形成了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化教学策略为中心,合理拓展创新,为学生建构多样化生物学习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实力。
参考文献
[1]黄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0(22):54+66.
[2]张俊鹏.探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3]赵志雁.浅谈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2018(36): 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