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生成,化“腐”成奇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徐聪
[导读]

徐聪   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41-02

        一堂优质数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更少不了学生率真的课堂生成,学生呈现出来的可能是正确的资源,也可能是错误的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合理利用学生提供的正确资源非常容易,但是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突如其来呈现的“错误”资源却是一大难点。听过不少年轻老师的课,把“错误”忽视的案例比较多,然而能真正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把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扎实才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经过精心设计,全方位预设,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设计得恰到好处,关键是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误认为边越长,角越大,那该如何把握学生呈现的“错误”信息呢?以下就是笔者的教学片段,随机应变,抓住学生的“错误”,利用动手操作,学生教学生等教学手段,层层突破难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片段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动手操作---------感知大小
        a、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都会判断角、找角了,接下来学生拿出活动角自主玩一玩角。
        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既能变大,也能变小。师提问:你能把手中的活动角变大吗?试一试,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把角变大的?(请4-5名学生回答)师再问:那你能把手中的活动角变小吗?谁来说一说。(另请3-4名学生回答)在交流中进一步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b、活动角变身游戏。
        c、小结:玩游戏时你找到了角变大变小的秘密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并出示: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d、判断角的大小,课件出示第一组:
        请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全班无异议。
        课件出示第二组:
        (注:前者为红色,后者为蓝色)这里学生呈现了老师意想不到的“错误”信息,由于以往知识经验的误导,大部分学生认为红角大,此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指正,而是急中生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突破难点。先请小组长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角,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操作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把2个角的顶点重合,把其中的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哪条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这种重合的方法是我们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师追问:你有办法把蓝角变大吗?三位学生回答正确并得到全班认同。教师课件操作把蓝角的边放长,并提问:我的办法让蓝角变大了吗?小部分学生还认为角变大了,请认为没有变大的学生说说理由。课件演示两边拉长的过程,请同学们再看一遍,提示学生注意角的什么地方变了,什么地方没有变。学生回答:角的边变长了,角的张口没有变。接着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这2个角的顶点重合了,2条边也重合了,角的张口也一样大,角也一样大。充分借助多媒体直观,让学生真正理解延长两边不能让蓝角变大,角的大小只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课件直观演示,学生渐渐摆脱旧知的干扰,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张开程度有关,而跟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重点。



        【分析】教师在遇到学生反应的错误信息,不必慌张,也不必急于帮着学生纠正错误,而是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有效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学生教学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理解并会运用新知识。本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学生呈现的错误信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活动角等,深入探究学生问题所在的原因,步步推翻,最终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突破重难点。
        在平常的听课、上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类似的教学情境,学生呈现的“错误”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处理不好,利用不好,会直接导致整堂课面临无效,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师忽视错误生成的案例:
        可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者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往往会为了让课堂能够按照自己预设的过程发展,为了让自己生动美丽的课件呈现在评委老师和学生面前,而忽视学生课堂生成的错误信息,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视而不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一对敏锐的慧眼,善于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让教学变得完美,化腐成奇。
        教学反思
        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如何有效利用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教学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鼓励质疑,引出错误信息。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结果,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提问、质疑、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管学生的方法正确与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教师都不可忽视,更不可因为学生想法错误而批评学生,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若是在学生质疑时出现了错误信息,教师顺其自然把这个错误信息当作新的教学资源,适当调整预案,也许在集体讨论时,学生的思维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创新思维;也许可以正好利用它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许一个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正是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时正好得以解决。
        二、提供学生充分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巡视。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或思考思路,而是要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操作。不可能每个学生每次思考都和教师预设的一样,肯定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想法,这时学生会把问题暴露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时间越充足,暴露的问题越是真实。这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巡视,不可能发现学生错误信息,那么这些宝贵的“错误”信息资源很可能会被遗留在学生自己的脑海里。不利于课堂重难点的突破,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巡视要全面,不能局限于优生,也不能局限于差生,必须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的,曾经听一位优秀的教师说过:在每节数学课中,我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我能保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走到每位学生旁边站一站,碰一碰他。在教师巡视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依照这位前辈的方法去做。
        三、预设要富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在实施教学方案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使学生暴露一些问题,为了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错误”信息,教师要做到课前精心预设,让预设富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这样,当一些预设之外的事情发生时,教师可以有充分的准备,采取机智的方法,把一些学生暴露的“错误”信息当做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过程中,集体讨论这个问题,学生思维经过互相碰撞摩擦,可以擦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四、面对学生“错误”资源,要沉着冷静,科学利用。学生暴露的问题可以成为整堂课的闪光点,也许正是这一闪光点可以让一堂普通的课变得优质。教师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错误想法,要适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具体想法呈现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共同交流和探究。如何科学利用呢?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暴露的错误问题形成共识,澄清事实,使学生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错误到正确,从混乱到有序,从疏漏到严密的过程,让课堂更具针对性;也可以利用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方法优劣的对比和提炼,进行旧知识的巩固,进行新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过程追溯。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错误”资源,不要惊慌,而要沉着冷静,试着根据学生暴露的结果捕捉学生思维状态的相关信息,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过程展现出来,把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价值观解剖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变化与发展。
        总之,学生暴露的“错误”信息是一种创造,不可忽视,只要你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的问题,你的数学课堂将会更加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