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伊纪伟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伊纪伟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良创新,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微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缺陷,帮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继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本文将通过论述微课的特点、课程中应用微课的意义,对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展开叙述。

伊纪伟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2564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良创新,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微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缺陷,帮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继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本文将通过论述微课的特点、课程中应用微课的意义,对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展开叙述。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生物;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74-01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微课是指通过简短的视频向学生讲述该节课的重点内容,有效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感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微课有助于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初中生物课堂,用小课堂实现大教学。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提升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微课的特点
        1.1教学时间较短
        相较于一节课40-50分钟的传统课堂,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内,最长也不超过10分钟,以课例片段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时长也是由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的,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内更好更快地接收新鲜的知识内容。
        1.2资源容量较小
        正如微课的“微”所代表的,微课的课程资源容量微小,视频以及相关资料容量一共只有几十MB左右,其资源容量小的特点,使教学资源便于携带。其次微课视频便于下载保存,播放也方便灵活,利用手机、电视、电脑均可实现播放,这为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途径。
        1.3主题明确、内容具体
        微课主题明确,旨在帮助学生分析书中的重点,一般一节课只有一个主题。其主要内容可能是某节课的重难点探究,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讲解,还可能是一些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内容。
        2.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上文对微课特点的总结不难看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创新教学思路,用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开拓学生的生物思维基础,提升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微课以及微课程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学生普遍处于被动的地位,微课和微课程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编辑视频内容,学生面对较为熟悉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2.2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
        微课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生物是学生们步入初中学习生活后面对到的第一门新学科,生物学知识复杂多样,生物实验较为抽象,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微课为学生培养基本的生物思维,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重难点,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
        2.3拓展学生视野,突破重难点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生物这一全新的学科,面对纷繁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以及生物实验,学生在学习方面会产生许多问题,传统教学以课本为主,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微课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网络的资源更全面地展示给学生,更加直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3.1因材施教,教学有针对性
        因为初中生物知识较为的繁杂,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面对新鲜晦涩的生物学知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还可以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喜好,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根据班里同学对动植物的喜好分组进行微课学习,有针对性地展开本章内容,最后课堂汇总,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引入课本知识,再但根据学生的额兴趣因材施教进行扩展,不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3.2授人以渔,注重方法引导
        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准备微课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反馈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先引入主题引导提问,让学生说出喜爱的被子植物有哪些,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被子植物的特点以及植株生长过程,微课视频继续展示有代表性的被子植物,再利用直观性让学生加深对被子植物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基础讨论,微课互动,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可以做到事倍功半,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真正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结语
        微课与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教育方式,与生物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现在多以辅助性教学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生物知识学习较为抽象,微课的出现无疑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在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里充分激发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也为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微课发展的不断完善,微课程应用更加广泛,在我国未来的教育教学领域一定会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芸.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明日, 2019(36):0133-0133.
[2]何敏.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J].读与写, 2019,16(013):177.
[3]杨博.刍议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4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