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黎小龙
[导读] 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音乐教育,这其中一大重要的模块就是作曲理论教育,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等多个因素,当前高校作曲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现状,希望提出一些意见为各大高校提供参考。

黎小龙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音乐教育,这其中一大重要的模块就是作曲理论教育,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等多个因素,当前高校作曲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现状,希望提出一些意见为各大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音乐作曲;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53-01

        引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高校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中,作曲理论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被予以高度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像筑牢地基一样,只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和牢固,我们才会更好地建设上层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少不了创新的力量,时代在发展,教育更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我们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音乐作曲理论方面的课程中,一般采用旧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甚至让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除此之外,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也是一大缺陷,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一、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缺陷
        首先是教师授课方式存在问题。一味地按照课本传授和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去倾听学生的诉求,这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够了解,进而对自己的教案形成错误指导。在授课过程不能只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作曲的过程中,更多是需要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作曲理论教育的地位就会变得很被动。当代的学生都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有着各种新思想和新观点,也有自己的自主能力,去决定是否学以及如何学,如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是流水式的教学,学生不仅会丧失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恶性循环会丧失教育的意义[1]。其次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多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也是当前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最后是教师的课程安排存在一定问题,随着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分配给高校音乐教育的时间也增多了,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能力的检测,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或者安排教学内容,应当开拓思路。



        二、如何改进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教学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划分课程性质
        目标是关键,要完成一件事首先就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者就是教师。教师要充分理解目标的可实行性、受众群体以及多久完成,对这个有个明确的分析和思考之后,确定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相关安排,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注重穿插不同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单一[2]。
        (二)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
        实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论是基础,但是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进而不断丰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两点结合也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和表现的机会,去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体会不一样的音乐,也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规划教学进度
        不同的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不同专业的亦是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来划分为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逐步推进,循序渐进,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形结合,不断运用创新的方法去安排和规划课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可以以介绍音乐的历史背景为主,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以便能够更好的入门。
        (四)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认可和接受是教育能够不断推进的有利因素,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一大难题,我认为在教育中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创新教育方式,了解当下社会的流行事物,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一批一模一样程序化的机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各个角度出发,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多媒体教育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音视频结合,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课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鉴赏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促进作曲理论课程的进步。
        三、结束语
        学生长期在校园里生活和学习,改善学习环境,也会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不断尝试作曲,提高作曲能力。这些都是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改革最终所要达成的目标。音乐不仅是陶冶情操的方式,更是一种传递美感、寄托情思的方式,通过音乐的媒介,作曲者可以将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听众,获得灵魂上的共鸣,产生积极的动力。综上所述,作曲理论改革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昂.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微探[J].北方音乐,2019,39 (08):159-160.
[2]董凡菲.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微探[J].戏剧之家,2019 (03):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