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究 沈小江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沈小江
[导读] 小学是提高学生识字率的基础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至关重要,小学的模式和战略改革,也是新时期学校必须克服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学机构进行了调查,以供参考。

沈小江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中心学校  741005
【摘要】小学是提高学生识字率的基础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至关重要,小学的模式和战略改革,也是新时期学校必须克服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学机构进行了调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42-01

        引言
        中小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生活经验较多,对生活有清楚明了的认识。这些都是中小学生写的珍贵文献。新入学的孩子们明确要求:小学生活的发展,周围的观察,对个人感情的钦佩,个人意见的范围,以及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文书。
        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写作功底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社会与生活阅历比较少,对于书刊阅读也十分有限,对于许多事物还没有太多了解。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词句上与素材上的缺乏,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借鉴与抄袭别人的文章,又害怕老师发现,经常对抄袭的内容进行东拼西凑,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情感不真实、语句不通顺。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就会下降,甚至开始害怕写作文。
        (二)讲解生搬硬套
        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对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通过列举作文开头、结尾写法等做法,将写作套路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局限在限定框架内,在写作中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复制粘贴到作文中。长此以往,这种讲解会使学生对作文模板产生依赖心理,严重制约学生的写作思路,抑制其内心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写作技巧
        虽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传授写作技巧,进行写作指导,但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写作,经验不足,阅读量不足,在写作技巧的吸收方面远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所以仍然欠缺写作技巧。缺乏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不会设计结构、不会写开头和结尾、不会使用修辞手法,等等,所以写出的文章非常单薄。
        二、如何进行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
        (一)提高学生写作功底,增强自主写作能力
        写作功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日益提高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功底,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老师可以组织阅读书籍小组大赛,对小组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每周阅读一本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如:《城南旧事》、《鲁宾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名著,然后写下读后感进行小组比赛,对相对好的读后感进行表扬并分享。同时布置开放式的作文题目,改变学生对于作文的看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写作不再感到困难重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利于学生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提升学生综合写作素养。
        (二)把一篇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模仿
        小学课程明确阐明:学习是一种与阅读教学密切合作,帮助学生分析事物,分析单词、句子和章节的方法。读写相结合并不是近年来才得到推广的,早在几十年前,雅涛就说过:“读书是被吸收的,写作是吐口水,泄漏是完全合法的”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写”,绝不仅仅是写作,还应该涵盖阅读。写作文不仅仅是有好词佳句就行,也不仅仅是有好的主题就可以,写一篇作文就像建造一座房子,不仅要有砖瓦木石等材料,还要有好的房屋结构。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或者是欠缺写作素材的积累,或者是对结构把握不好,主题不明确,又不会运用表现手法,导致作文缺乏灵性;也有的学生不会开头、不会结尾,作文总是缺乏完整性。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入手,可以模仿课文或其他优秀文章,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模仿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让学生熟悉并仿照原本不熟悉的写作手法写作,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表现方法,明晰写作思路。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写一处风景。因为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而且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词句非常优美。学生依照课文仿写,不仅能仿照课文加强对“总—分—总”结构的认识,更能够根据课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三)借鉴优秀作品,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文学积累以及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在写作中展现出对文章整体的把控力。在写作教学之初,学生能力尚未发展完全之时,如果难以驾驭难度较高的写作题目,教师不妨更换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选出教材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叙事技巧、修辞手法等等,这种仿写帮助学生构造完善的写作逻辑,提升对文章的把控能力。在“照猫画虎”一段时间后,学生拿到同类题目能够迅速构思,并且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些就是“核心素养”。倡导核心素养,能够通过写作来实现。加强写作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要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故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
[1]虞婧.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评讲[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 (09):34.
[2]吴梅生.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究[J].教师,2019(24):28-29.
[3]马玉贵.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9(2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