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架起亲情桥梁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程松涛
[导读] 据统计,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要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适时引导,加强沟通。关爱留守儿童,架起亲情桥梁

程松涛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236800
【摘要】据统计,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要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适时引导,加强沟通。关爱留守儿童,架起亲情桥梁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情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5-01

        关注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这些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孤单地留守,少有依靠。内心的寂寞与忧伤,生活上的不便与环境的歧视,意外的人身伤害,无一不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亲情滋养,这些幼小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性格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民工潮”,“民工潮”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以前在乡下学校教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就特别多,就我们班来说,就有大概有70%的“留守儿童”。有一次,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课间,我回到了办公室,身后跟来了我们班的一名女生,她叫李玲。“程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她到办公室后直接问我。“我有时间,你说,怎么了?”我笑着回答,望着她眉头紧锁,一脸忧愁的样子,我意识到情绪不对,紧接着问“怎么了?”“我不想上了,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年就只有过春节时才会回家!”听到这我心里十分难受,我知道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对父母有了抱怨。


我安慰她说:“你要理解父母,他们就是想为你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他们或许不知道该怎么跟你交流,但你可以主动和他们说说你的心里话啊?”接着她又说道:“这些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可当我想与他们沟通时,他们总是说我事多,没有耐心听我把话说完。”说着说着,她开始哽咽了,接着眼泪流了出来,我递过去一张面纸,静静的听着她对父母的“控诉”,也许这时我不需要安慰她什么,只是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就好!她哭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老师,我是理解他们的,我不是不懂事的孩子,但我不想比别人穿的好,不想比别人吃的好,只想他们能在家陪陪我,哪怕只有一个在家也好。现在我恨他们,在我五年级时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这对我的打击特别大,我爷爷的去世非常突然,他们没能赶回来我不怨他们,可是我奶奶是得了癌症,在家躺着不能动,他们都没回家,奶奶去世时都没见到他们最后一面,就是因为这件事我特别恨他们,他们俩只知道挣钱……”听到这我知道了,他对父母产生了怨恨的心理,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在亲子关系构建的关键时期父母的亲情又缺失,致使快到青春期的她叛逆、无助、孤僻、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怨恨。
        我平复了一下她的情绪后告诉她,你要试着理解父母,他们也有许多的无奈。即使他们有不对之处,你可以委婉的给他们提出来,把你心的想法及时的跟父母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误会。她听了我这样说心情有所好转,她说:“我回家和妈妈好好谈谈去!”“好的,我给你妈妈联系,你要心平气和的跟妈妈说,就把你今天跟我说的都说出来,让家人也知道你的想法。心情好了才能更专心的学习!”我鼓励她说。她回到班级上课,“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她能和父母好好沟通,于是我拨通了她父母的电话,告诉他们要平心静气地听孩子把心里话说完,然后解开孩子心理的症结。她爸爸说马上买车票回家和孩子好好聊聊,把她心理的疙瘩解开,鼓励她好好学习!
        新的一周开始时,李玲回到学校明显心情好转很多,学习的劲儿头也十足,课间她跑到办公室跟我说,她跟妈妈聊了很久,把心里话全都说了,她感觉自己的心第一次离妈妈这么近,妈妈这次回家了,不再出去打工了!以后我要好好努力争取考上理想的中学!看着她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出办公室,我心情也顿时轻松了起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从那次开始,我就在班里的道德与法制课上专门上一节心理辅导课,保证每周至少有一次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适时引导,加强沟通,并把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也许我做的很有限,但是我希望在我带着这些留守儿童走完小学阶段的这段时间,能把理解和关爱留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央视网
[2]《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