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王阳
[导读] 阅读与写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二者分别进行教学,没有让学生感知到二者的联系,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仿写训练、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从而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王阳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东校区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阅读与写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二者分别进行教学,没有让学生感知到二者的联系,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仿写训练、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从而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2-01

        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需两手抓。正如丁有宽所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如何让阅读和写作两不误还能相互促进呢?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体会,并将心中所感书写下来,进而形成读写互助的局面,让学生在读写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仿写训练,提高写作技巧
        小学生的书写创作能力有限,况且对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要求和写法还不熟练,据此,无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并提高写作的技巧【1】。
        例如:在《搭船的鸟》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文章;接着,带领学生认读本文的生字;然后,一起讨论本文的写作主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解析文章中所用到来形容翠鸟的修饰词还有句子,并感悟作者对翠鸟的好奇和喜爱,如文中对翠鸟的描写,“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在教学中,教师需向学生灌输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绿色环保理念。在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一篇写作作业:以动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可将《搭船的鸟》中描写翠鸟的表现手法运用在写作中。不仅如此,一些学生另辟蹊径,写不喜欢的动物,无论是否喜欢,能在文章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是成功的。除此之外,教师在训练学生仿写时,可适当穿插续写和改写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训练的形式需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作出改变。



        二、以写促读,增强阅读水平
        阅读和写作相伴相生,读后不写的话,学生容易对所读的文章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教师也无法获得教学评估的依据。据此,学生可以在阅读后就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读了这篇文章所联想到了事情,以此提高自身写作和理解能力【2】。学生在写的同时还是对这篇文章的思考和领悟,学生在写作中,可利用刚才所读到的一些好的字词句进行模仿,在不断模仿和修改中,就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写作思维,进而激发创造力。
        教师该如何进行以写促读呢?有效的方式就是布置学生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明白写作的方向和立意。在写作锻炼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下笔前先确定自己的写作流程以及作文的类型。在确定完写作大纲后,学生就可以用日常的阅读积累对大纲进行“充血添肉”,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学生在写作内容实际上就是日常阅读中积累的素材知识。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能对日常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还能对其进行优化。经常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提高了思维和语文应用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只要能识字的人都能做到阅读,然而,在阅读中思考,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思想,就是另一番天地。叔本华说过:“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因此,写作能反映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阅读,再应用于写作,这样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就都提升了。
        三、读写结合,取得教学共赢
        阅读和写作互为表里,相伴相生,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阅读和写作的互利共赢的局面呢?教师需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讨。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读写融入文章的学习中,在探讨小兴安岭的四个季节的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有许多词的运用,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抽出”让人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就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长势。拓展了学生在写作中的词语的运用。文章从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颜色进行描写,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值得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进行练习,提高写作功底。该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也是值得学生在写作中注意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描写手法时,还可让学生进行思考,除了对小兴安岭的四季进行描写外,还能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也能将对小兴安岭喜爱的情感表现出来。在该篇文章学习结束后,教师可进行写作拓展,让学生描写其他地方的美景,体会祖国其他地方的美丽风景。这样的读写结合,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始终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通过读写来体现的。据此,教师需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读写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娜. 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分析[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0203-0203.
【2】李艳红.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22):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