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骆越文化情景下进行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凌岩
[导读] 骆越作为广西地区的古国以及壮族的祖先,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起到着重要的组成。而本文主要是探讨基于骆越文化情景下学校教学课程模块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目的在于更好为教育所服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可以快乐学习,开心成长。

凌岩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  532500
【摘要】骆越作为广西地区的古国以及壮族的祖先,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起到着重要的组成。而本文主要是探讨基于骆越文化情景下学校教学课程模块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目的在于更好为教育所服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可以快乐学习,开心成长。
【关键词】骆越文化;校本课程;构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0-01

        引言:
        我国历史文明悠久,地域富源广阔,民族众多等,各个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文化演绎的特色存在。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坐落于花山脚下,距离花山景区仅有8公里,花山文化自然成为学校为培育“快乐的壮乡花山娃”重要的德育课程题材。因此,骆越文化情境下“花山校本课程”模块的建构与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骆越文化情景教学发展的意义
        教育,从古至今都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现如今科技、知识等各个领域都与时俱进不断改变的时代,使得教育的独特作用对于时代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代表意义。我国历史文化千百年的演绎和传承,具有多样性广泛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所以,在时代以及知识不断更替的如今,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更好将这些悠久历史且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特色文化保留并更好的流传下来,以供后人继续学习和发扬光大。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以及大部分的主体都在中国,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少数民资自身文化繁衍,传承以及与汉文化、时代文化的与时俱进和融合,使骆越文化本身在如今更具有多样的形态,并对中华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骆越文化情景下的花山文化特色教学,主要是以“快乐教育”为主体,“爱、快乐、成长”为核心理念,目标在于构建“以爱育乐智乐共生”的育人体系,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范、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学子,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具备并拥有快乐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并在日后可以成为一个为祖国、社会做出贡献的全方位人才。而此教学理念也是现如今学校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基于骆越文化情景教学的环境中,师生一起努力完成建构学校育人的整体框架。从而形成学校“美丽校园”、“智乐学园”、“情趣乐园”、“温馨家园”四个园的立德树人的科学大架构。


学校和教师将培养快乐花山学子置身于学校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和全员育人的大情景教学目标当中,在学习阶段,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更好且全方位的五育教育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帮助学生快乐成长的同时得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知识构架的全方位健康培养和发展。
        二、骆越文化情景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首先,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所以,为了更好进行以骆越文化为情境模式的教学,学校首先需要形成以教师为主体,并在德育以及学科教育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进行整合,形成一只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师团队。从而让教师在日常对于学生的教学将知识点以及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可以及时并且更好的进行渗透。将学习中需要的资源与力量更好的引进学校,并充分的发挥教师的特长,并且在专业的教学团队中进行学习、课程、教学上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一带一”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师教学氛围。而有且只有充足的教师师资资源,才能保证教学模块的课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富有保障,从而更好地达到学校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模块课程的不断完善下,达成课程要求和目标,师生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不断地去完善自我,掌握更多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校也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教育领域的岗前培训,并通过不断地培训和提升,进而刺激并影响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创新改善。同时,在兼顾教师教学水平以及理念的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地为日常教学提供更加现代化的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设备,甚至是对于相关的课外读物,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丰富自身的学识范围,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而在成长阶段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脑力可以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开拓。并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在符合现代化进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育人理念当中,打造全新且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知识,是多样化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创新的。所以,面对现如今的教育发展,我们更应该持有“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的开放思想,为了更好的凝聚育人效能以及富有特色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特色,以教育所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相关历史传承特色的文化习惯若是能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思想和模式穿插于日常对于学生的教学当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并且还可以在花山文化的熏陶下,结合“五讲四美”成为一个德育、美育、知识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再教育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等更多的方式,将好的教学、学习方式传播出去,更好的传承骆越文化并向其他学习提供良好的借鉴方式。
参考文献:
[1]黄艳, 易奇志. 骆越文化网络传播路径探究 ——骆越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006):104-109.
[2]陈翔. 骆越文化的传承——龙州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入壮族天琴[J]. 艺术评鉴, 2017, 000(024):13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