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刘晓君
[导读] 教师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与教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等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不同,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所以对于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可以推荐孩子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应该阅读内容更为深层次的课外读物.教师也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刘晓君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摘要】教师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与教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等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不同,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所以对于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可以推荐孩子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应该阅读内容更为深层次的课外读物.教师也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17-01

        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和拓展的最佳渠道,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使学生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提高。但是,纵观现在的教学阅读,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等不良现象,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内阅读的内容与教材关系紧密,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深入挖掘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教材是教育界专家根据新课改要求为中小学生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著作,其中蕴涵了大量的表达技巧与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教材圈定范围之外的文章,相较于教材内容,课外阅读更宽泛,涵盖的知识面更广。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与经验及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有重要作用。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阅读教学。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内阅读由于教材限制,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去扩展,去补充,因此,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学生从课内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是某一篇作品的写作手法及赏析技巧,以点带面,涉及到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将课内阅读中学习到知识迁移到课外鉴赏中。课堂的知识如果不能用于实践,那就失去了学习它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两者相互补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两者融合衔接到一起,从而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读有限的篇章就能形成的,他需要长期脚踏实地的努力,需要以明确的目的为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克服阅读中存在的困难,从而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亲子共读”,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亲子阅读可以从选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读后的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良性循环立体的过程。亲子共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自己读给自己;除了“读”的形式,还可以有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等多种形式,重要的是,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
        三、完善课外阅读评价
        在目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如教学观念落后、评价方式死板、教育机制缺失等,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出现偏差,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落实到位,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导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性大打折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急需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在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增加阅读评价的灵活性和适度性。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根据学生的个人优势,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外阅读任务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并给予绝对的肯定和鼓励。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标。
        四、利用互联网寻求阅读的趣味性
        互联网在人们现实生活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的学习课外阅读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找准适当时机为学生广播图画、文字、动画等多方面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利用互联网的实用性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小学生接触起来更加容易,引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仅仅由教材到课外书籍阅读最后到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外阅读。与此同时,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关于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帮助青少年养成一种课外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课外阅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内心建立起一种对课外阅读无限渴望的学习状态,把被动的课外阅读变为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利用互联网,更好的让孩子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助于将来孩子自身阅读能力的扎实提升。
        总之,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在遵循自主性、趣味性、互动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指导,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通过丰富阅读形式、加强阅读指导、扩大阅读范围、加强阅读实践、完善阅读评价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凡秀.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效性的策略探索[J].课外语文(上),2016,(7):72.
[2]姚军彩.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1):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