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饶芬芳
[导读]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道德是人才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也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饶芬芳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第一小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0
        摘要: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道德是人才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也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要求在小学进行汉语教学,使其成为过程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德育观,注意纪律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处理智力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促进语文与思想道德课的融合。营造德育教学氛围,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道德与邪恶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社会陷入物质财富与道德贫困之间的矛盾。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中文小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德育的独特优势。从本质上讲,汉语教学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道德传承。汉语不仅包含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想品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学习正在发展和深化,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工具。中国的语言文化氛围可以培养人的素质,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现代中国,“以德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语文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语文知识与德育的结合,从多个角度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力求做到德育与语文的良好结合,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德育观
        要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德育渗透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师资培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道德教育渗透工作时,会将自己的道德教育知识传播给学生。他们应该加强与学生的精神联系,并与学生建立关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学语文道德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小学语文道德教育的渗透效果。如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工作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实际教学中,他们经常采用高度任意的教学方法,并表现出一些不适当的言行。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并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但它也将大大减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老师不能建立学生良好的情感关系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渗透。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德育的渗透效果,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德育渗透能力不断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德育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已成为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究,协作互动,全面发展的实现,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能否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主动性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主动性”,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学生创建“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首先,有必要提高学生掌握汉语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具体含义。其次,要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有必要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长期健康的成长。
        语文不仅是语言教学的课程,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传统。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受到精神文明的影响。在教学时,有必要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我们应该充分探索和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本质和道德精神,紧密结合汉语教学和道德渗透,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将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切入点实施德育教育。例如,在文章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和经典美文,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一些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文章,学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积极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无形之中渗透德育内容。当然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内容从学生的文章中可以了解德育状况,这也是整个德育教育的最终体现。写作中学生将所学内容完全呈现其中。
三、构建德育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德育环境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德育的渗透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德育需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融入积极的德育氛围。在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当前,许多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困境是很难实现汉语德育渗透。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德育任务是由德育教师承担的,无法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德育渗透的效果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环境的优化,营造“始终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华德育在小学的渗透作用。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也没有积极优化语文教学的德育环境。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德育知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种观点,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为了使教师更加重视德育的渗透,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而完整的德育渗透规则,并定期开展德育成果交流活动。让教师加深对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德育渗透工作,进一步优化语文德育渗透环境,确保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四、结论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是形成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他们相对年轻小,不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无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望强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德育,并将德育要素充分融入学科知识中。随着时代的潮流,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化,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道德教育渗透方面与其他学科不同,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其中的道德要素,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道德素养,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姜华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吉林教育,2019(48):40-41.
[2]于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19(48):47.
[3]丛义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19(48):59.
[4]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