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走进我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 李爱华
[导读]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
        李爱华
        南宁市兴宁区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是培养说与写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文学经典的阅读,不仅让知识得到丰富,还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输送到学生的头脑里,用传统精神武装自己,成长为坚强、勇敢、百折不挠有知识有文化的可以之才。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课堂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落到实处,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还要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在阅读中注重语感的培养,让学生更多的深入到作者内心,感受并理解作者要表达内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书本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导下认真阅读、分析技巧,并且把阅读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自行阅读文学名著,感受阅读带来的力量。
        一、让学生对经典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爱上阅读经典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中所产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多到数也数不清,它们是国学的精华,同样也是民族的瑰宝,在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且对我们国人的思想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文化,自己的思想也在逐渐的塑造与完善中,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强引导,让他们从传统国学的经典著作中获得主流价值观,形成人生导向,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教会学生阅读经典,就是学会的读人生,读社会。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益,不仅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中给予学生以指导,让学生远离电脑游戏与电视,从阅读经典过程中拥有颇丰的收获。
        1、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一部分作品来自于文学名著,这些名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故事结构,价值取向都有可以供学生借鉴的地方,所在在教学中除了对教材内节选内容进行讲解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节选外的部分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无疑是《红楼梦》中的经典,在简单的场景中把刘姥姥这个充满智慧的乡下老妇人描写的活灵活现,同时也通过她的眼睛,把贾府的奢华写了个详尽。这一节选不只是表面上呈现的一片祥和,内里的含义还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与吸收情况进行讲解,然后问询学生,依照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如果出现灾祸,他们会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利用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经典产生兴趣,从而引发阅读从中获得丰厚收获。


        2、对学生的经典阅读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在阅读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课上的前几分中时间,带领学生对一些经典进行阅读,让学生对于经典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还是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一些作品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来阅读,而有一些经典不但要精读,还需要在精读的基础上加上标注或笔记,这些方法对学生阅读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追求新鲜和刺激的特点,让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变换不同阅读形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果。
        人们常说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师在课上可以对经典作品的章节展开精品阅读,让学生与教师间就阅读体会进行交流,并且教师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经典作品的滋养,还可以就人物性格与之后事态的发展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什么性格,以前他是做什么的,他的性格致使他在遇到突发事情时会做出哪些反应,才使得他落入空门。这不仅仅是对人物的分析,也是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鲁智深之前遇到事儿有了兴趣,可以自发进入《水浒传》的阅读中来。还可以认真揣摩故事为什么要这么写, 对整体的走向有什么影响,分析作品的谋篇布局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于经典的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精髓有了充足的认识。
        学生阅读过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来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即可,通过看与说的结合,让学生完全掌握故事内容,从中感受作品的内涵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对作品的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对经典的阅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太强,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间积极的相互与交流。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阅读,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确定,如果由教师指定不利于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商讨要阅读的书籍,同时让组长对大家实行监督。对于《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可以一起朗读,在学生熟读后还可以当众进行背诵,让学生对于经典内容有充分了解,同时还可以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还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比如在阅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后,让学生想一想在文学作品中是否还有这种性格的人,两个人的性格中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表现有没有相同或差异之处,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对于经典的阅读。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欣赏水平与价值思维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对于经典的阅读,并且作品选择与阅读方法上给予一定指导,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邢洋.在传统经典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8(15):90.
        [2]李一鸣. 初中生经典阅读自主性动机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高均,王燕.初中语文“以学定教”课堂阅读教学经典案例研究[J].考试周刊,2017(18):95-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