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仇雅凤
[导读]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的参加者和引导者,其日常行为表现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仇雅凤
        湖北省黄冈市园丁幼儿园  (湖北省黄冈市438000)
        摘要: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的参加者和引导者,其日常行为表现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针对目前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途径及策略,旨在促进幼教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策略
1、提升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幼儿蒙学的启迪者,幼儿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直接关乎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如果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高,幼儿的良好素质培养是无从谈起的。一所正规的幼儿园,除了园所面积达标、活动室、休息室以及各种必备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之外,它还必须具备充足的、优秀的保教队伍。从管理层到一线的前勤教师、保育员乃至后勤教师、后厨人员,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我们要努力做到“硬件绝对够硬,软件决不能软”,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持续、健康、稳定得发展下去。可以说幼儿教师担负着一所幼儿园、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发展的责任。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欲望。在这种大的教育导向之下,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来满足社会、家长、幼儿的需求。
2、目前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的现状
         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热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的,能够在日常琐碎而又繁重的保教工作中保持平和心态、扬起灿烂的笑脸,拥有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能用自己积极正确的引导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养成。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比如说流畅的表达能力、出色的教学能力、管理班集体生活的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协调园内外关系的交际能力等。当然作为一线幼儿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还必须具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与自我诊断与总结的能力与素质。
        但由于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在我们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历水平低、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幼儿骨干教师。很多教师是后转岗的,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导致他们在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业务素养偏低,不能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无法实现理论的转化,更不能做到教学实践的创新。在这些老师的眼里,在幼儿园工作就是“哄哄孩子”,保证孩子不哭不闹、不磕不碰就行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适时的教学方法成了一句空谈。
3、提升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的途径及策略
3.1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幼儿,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而幼儿教育就是指对3~6岁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这时的儿童在其特定的年龄阶段具有他们独有的性格特点:未定型、情绪化、独立性差、爱模仿、自律性差、随性而为,同时儿童又具有可发展的、易改正的、受教育的极大潜能,因此其发展又具有可塑性、阶段性、潜在的可改变性和敏感的直觉性等特点。所以,在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也有人格,和成人一样也要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在与儿童的交流中,我们不能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姿态来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也有要求平等的机会和权力。


   (2)保护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不是单纯地听命于我们的孩子,他们更是自己的小主人,自己有表达自我情感需求的权力,也有选择自我喜好的自由和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作为他们的老师,在与他们的接触与交流中不能一味地制止他们,即使是不当的行为,也要适当地加以引导,以保护孩子们宝贵的自主性。
(3)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孩子们虽年龄相当但个性极不相同,差异性较大,独立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幼师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理解儿童的行为举止,并从心里认可儿童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以及不容忽视的个性需求。要求我们能从儿童的共同行为和个性行为上分析出其原因以及产生此种行为的深层心理因素,并进一步探讨这样的儿童心理对他们以后的行为能有什么影响甚至会造成何种可预见的结果,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儿童的失当之处。其次要在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现代的儿童不再是以只满足温饱、只满足物质需要为基点的老式育儿需求了,更多要考虑儿童精神上的需求,是物质多样性和精神满足感的综合。这正好说明了儿童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康健,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发展。
3.2养成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关键的一环。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教学理念和采取的教学计划及模式,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组织环节、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要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成为教育实践真正的反思者和推动者,也才会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3培养做好观察记录的意识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的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并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
3.4参加定期研讨和定期培训
        定期进行研讨与培训,使得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其中包括: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方面。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了解幼师情况和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交流与反馈,更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尤其是针对教师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讨和培训,开辟并拓宽各种教学研究的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5注重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目前教育所致力的目标是: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学习。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将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应用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以此来开阔教育对象的眼界,使其跳出个人狭隘的小圈子,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他人、集体,长大后关心国家、社会,热爱知识、喜欢学习以致崇尚真理。同时应适当得开放教育的环境,多多提供交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去实践、去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独立、勇敢、有责任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让我们的宝贝们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下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结束语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还要有一颗永远爱学习的积极心态,不仅要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实施利于幼儿发展的最优教学方法,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09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3]田强强.幼儿园教师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J].科教论坛,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