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赵霞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赵霞
        四川省乐山高新区安谷小学   邮编:61401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教学内容更丰富,知识更生动,不仅能够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本文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创新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小学生顺利开展其他科学学习的前提。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来进行设计的,知识内容由浅入深,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结构不断的复杂化,而小学一年级语文则主要以常用字的学习为主,将常用字融入到简短的课文中,使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理解运用环境以及使用方法,是最基础的知识内容。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认为低年级学生“零基础”因此单向灌输式教学成为了主要教学模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然后重点讲解后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朗读后直接讲解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被动。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味的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处于被动而且对语文知识只能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常常对知识内容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无法完全理解,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长此以往也容易给学生留在枯燥乏味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老师要摒弃传统的师本教育思想,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兴趣爱好为着眼点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打造出寓教于乐的高效语文课堂。


        1、营造轻松氛围,开展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来化被动为主动,使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文的阅读和探究中来,在互动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比如学习《四季》这课时,老师利用对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并猜出图画代表的季节,并鼓励学生说一说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感受,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原本静态的文字描述以生动、立体、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阅读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积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发挥联想和想象,展开课文内容的阅读和探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比如一年级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小动物的形象与它们的脚印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展开联想。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在地上走来走去,留下了不同的脚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有的像月牙,有效激发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的将自己联想到的内容与课文内容匹配起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1]
        3、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知依然依赖于形象思维,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进课文营造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来理解课文内容,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大还是小》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来正确的认识大和小,使学生体会比较过程中看似矛盾但是却真实的内心感受。老师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鹌鹑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和鸡蛋相比,显得鸡蛋很大,但是鸡蛋和鸭蛋相比,又会觉得鸡蛋小鸭蛋大,但是当鹅蛋和鸭蛋相比,学生惊呼鹅蛋好大啊,那么为什么开始觉得鸡蛋和鸭蛋大,后面又觉得小了呢?生活中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跟随老师的引导理解了比较过程中的相对性,在学习课文时结合刚才的情感体验就轻松理解了为什么课文中“我”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心理世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设计,增强阅读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到对课文的思考探究中,加深了知识理解,构建出寓教于乐的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友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