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方法阐述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胡磊
[导读] 新课程变革突出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
        胡磊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二中  724200

        摘要:新课程变革突出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在教育教学中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关系到教学质量,同时也正是由于差异性带来了选择性,面对高中物理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缩小学习差距,还可以提高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实现教育公平。为此,本文解读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价值,分析了其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1 引言
        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诸多学校纷纷改革,从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逐步转变为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层次教学是当下物理课堂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其即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缓解传统课堂中“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了”的不良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2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价值
        2.1 有利于因材施教各取所用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家庭、生活、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也会有所不同,所追求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也是不相同的。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各取所用,它是依据不同班级为载体,针对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进行设计,其教学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也是不相同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能力提升,既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又可以达到高效教学,有效学习,在激发学习潜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需求,让因材施教得以成为现实。
        2.2 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高中的物理较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能力要求很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显现,班级大多都被分为好中差三类学生,好的学生成绩一直好,而差的学生都很难进步。因此,分层教学的模式正是缓解这一现象的好方法,老师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堂策略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尤其是在物理方面所谓的差生,在解答出物理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也会拥有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成就感。
3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3.1 正视个体差异,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要需求。首先应该正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合理化的进行分层。分层教学不该简单的根据排名进行划分,这种分层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合理的分层是指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密切的观察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再结合最终的考试成绩,对这群学生们进行分层,一般会把学生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是成绩较好的,物理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学生学习能力也较强。而B组则是属于中等水平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基础知识一般,创新意识、思维水平都不高,但自觉性还可以。而C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属于没有天分,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弱,自觉性差的。针对这样的学生,就要积极地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分组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个别同学的自尊心,此时教师就要合理地进行开导。让学生们知道人和人之间都会存在差异性,而这种差异只要合理的面对,就可以突破,获得更好的自己。对此可以采用动态调整的原则,3个月重新划分层次,也能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2 集体备课,分层教学
        备课时不但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烂于心,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而且还要求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状态了如指掌。我们高一年级三位老师集体备课,共同商讨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内容、方法,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课堂问题设置时,对A层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直观的问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对B层学生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梯度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可得出结论,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一些灵活性大和综合性强的问题。授课时发挥我校“小组合作”的优势,针对A层学生在新知识的引入时低起点,小坡度,让该层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顺利接受新知识,讲解以“灌输式”为主,多讲少练,课堂提问尽量简单;对B层次学生讲解以“引导式”为主,少讲多练,内容应紧扣教材,重视双基,防止做“夹生饭”,课堂练习“反复变,反复练”,争取课堂内容当堂消化;对C层学生做到“精准”“高效”,讲解以“感悟式”为主,课堂提问和训练多变化,高起点,少讲多练。
        3.3 教学模式分层,培养学习能力
        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所对应学生群体是不同的,其教学模式也应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而不是应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作为核心、以悟为本、以引为前提,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质量。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物理内容,对于A班级的学生,重点强调做,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物理实验为辅助,为其提供细线、小球、铁架台等教具,让学生设计实验展开探究,对于B班级的学生,着重点在于悟,那么其教学模式要偏向于合作与探究,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辅助,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考和感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提高感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可以设计问题作为教学辅助,如:分析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有何特点?对于C班级的学生,着重点在于引,其教学模式要侧重于共同参与,通过师生沟通交流、生生合作,提高学习能力,在生活现象和生活场景引导下,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通过教学模式的分层,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高中物理走班制分层教学质量。
        3.4 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为了体现分层式教学模式的最终成果,教师需要在内部确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A、B、C三类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以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情况。根据所测验的情况,调整教学的目标,亦或是重新制定分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可以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高中物理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层,合理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课后作业的合理分层、确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能够在物理课堂中学习到知识,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唐鹏.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练习[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44.
[2] 刘文光.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5.
[3] 刘春月.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61.
[4] 王俊林.基于分层教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0):53.
[5] 徐根立.以学定教的高中物理教学分层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9(1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