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黄梦菲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实施,各类中小学校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做出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育人体系逐渐完善,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黄梦菲
        湛江市第三小学   广东 湛江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实施,各类中小学校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做出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育人体系逐渐完善,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作为发展和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基本价值理念的启蒙时期,更应当将德育工作摆在更加重点和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创新德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德育实效。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具体的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实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性格矫正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要自觉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职责,不仅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要抓好德育教育,实现对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1]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实现德育理念与德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制度不完善
        处于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大多还没有脱离孩童心理,对家长以及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来自他人的评价和引导对小学生来说就像一面镜子,如何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这一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2]就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激励制度不完善、激励策略应用不到位的问题,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或者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更多的是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给学生以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约束,很难让小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无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2、德育内容空洞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德育教育内容较为空洞的问题。不少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或者是德育理论的灌输,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加偏向道德观念教育、理想教育、价值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这些德育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并且就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来说,他们难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3]班主任德育教育没有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紧密的结合,使得德育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就难以实现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无法真正的让小学生把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3、德育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德育形式单一的问题。不少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没有组织多元化的德育活动。由于缺乏实践性的德育活动,班主任就无法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特长以及个性差异,也就无法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策略,使得激励目标或者是激励手段千篇一律,难以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需要重点应用的激励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很少有明确的目标来作为他们的行为指引,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就要转变自身的德育理念和德育角色,变教育管理者为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差异设置层次性的激励目标,通过目标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4]比如,班主任针对班级中一部分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落后,有的纪律表现差,班主任可以与这部分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沟通和交流,采取激励教育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为其量身设置激励目标,哪怕只是遵守一天课堂纪律、在班级中进步一名。学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班主任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完成,来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心,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学生在努力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2、榜样激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某些行为习惯都是来源于对周围人的模仿,并且小学生还极易产生偶像崇拜的心理。[5]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榜样激励的方法来实施德育教育。首先,班主任要丰富和拓展小学德育的内容,不要一味的进行空洞和乏味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将激励教育纳入到小学德育内容之中。班主任可以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是新闻,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同学们通过观看优秀故事,学习一些优秀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6]就比如,给同学们播放卧冰求鲤、程门立雪等经典道德故事的动画短片,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来交流和总结在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我们要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其次,班主任在丰富和完善激励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善于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激励榜样,比如班级中的劳动委员每次都把乱放的卫生工具摆放整齐,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班主任可以设立“班级卫生之星”、“班级纪律之星”等的荣誉称号,让同学们争做班级之星,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榜样。通过榜样激励,小学生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言行,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精神激励
        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还要不断的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的精神激励。就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来组织“三人两足”这一类的趣味性比赛,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比拼,在比赛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告诉同学们团结和配合的重要性,对于取得胜利的小组可以为其颁发团队奖。通过这种精神激励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团结友爱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再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社会实践,如社区劳动,让同学们亲身的体会一下环卫工人的辛苦和辛勤付出,以内在精神激励和感化的形式,培育同学们的社会公德心,帮助同学们养成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借助于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通过精神层面的鼓舞和感化,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就要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变、德育内容的丰富和德育形式的创新,健全和完善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切实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24-125.
[2]陈宗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分析[J].才智,2019(36):75.
[3]魏周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激励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84.
[4]谢凤梅.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72-73.
[5]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92.
[6]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