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明
官桥镇中心小学 湖北咸宁 437224
摘要: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计算,所以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计算教学,再加上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来提高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新课改的方针和对数学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并且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才能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导致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下面几点问题就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类型。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计算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有些教师对计算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则过于重视,所以计算教学的开展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所以导致计算教学的开展时间较少,而学生开展计算的机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公式和概念性知识,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记住这些公式并且理解公式的含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概念知识讲解的时候往往都会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完全没有注重学生是否理解这些公式,重要可以应对考试就足够了,显然这种教学挂念是错误的,长期的处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们感受到计算带来的快乐,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的心理,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综合发展,有悖于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学生的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较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但是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是该学科的特点,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让小学生灵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具有灵活的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所以解题的兴趣自然也会有所降低。不仅如此,再加上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观念陈旧,因此学生参与解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这写都是影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时期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知识的学习中,又或者是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都会设计到计算,只有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为未来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此外,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开展计算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不仅如此,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计算教学重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计算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法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开展高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将计算步骤制作成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根据导图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步骤,还可以降低计算的难度,避免学生因计算步骤复杂而失去计算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进行授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将计算的步骤制作成思维导图。就像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就把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纸做成了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逐步计算,比如先计算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然后在将两者进行相加,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轻计算难度,同时也让数学计算教学变得更有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数学计算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探究和发表意见,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在相互取长补短的探究中激发学生们的计算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计算教学。例如我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学习。当然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需要先明确讨论的方向,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万以内的加减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场景?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就有了探究和学习的方向。接下来学生们就可以在小组中探讨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场景,这样既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探究中提高计算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案例都涉及到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所以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也会进行计算,潜移默化的就锻炼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或者可以说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像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就在班级内模拟出了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们在班级内进行模拟购物,以此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而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购买商品、结算金额进行数字的计算,这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的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一方面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是每一个学生在未来发展和成长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和品质,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效率的提高,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12).200.
[2] 李俊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南北桥.2017,(20).89.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89.
[3] 戴娟丽.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