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辉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育局024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这门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展课堂提问教学模式,并注重提问技巧的研究,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技巧;研究
引言:就当前的初中物理学科来说,对初中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此,教师们应该高度重视初中物理教学,为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科学的物理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的应用,满足新时期初中教育需求,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们对哪些问题存在困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要求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复杂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清晰的描述问题,学生们准确的做出问题回应,从而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提问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提问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课堂提问的应用中,有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盲目,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问题的类型也比较单一,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提问的形式上过于封闭,并没有发挥出问题的本质,学生们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并不理想,而且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缺失了师生互动,教师经常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充分,导致影响课堂提问的发挥。最后,教师对课堂问题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规划,没有意识到有效的提问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的价值,从而影响了课堂提问的发挥。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了能够全面发挥出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教学优势,在应用提问教学时,应该充分遵循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发挥出问题的针对性,结合学生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时,还应该遵循提问方式的开放性原则,在物理问题的设计上,要遵循多样性,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空间,注重问题的结果不唯一原则,锻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也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科学性,抓住提问的时机,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课堂提问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三、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的对策
(一)发挥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合理的准备问题,确保提问都在学生们的认知领域,避免问题的难度过大影响学生们的兴趣。此外,教师也要注重提问方式的优化,丰富学生们的情感。
(二)强化课堂提问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问技巧的把握,对课堂的物理问题要全面界定,明确问题的类型,从而更准确的提问,发挥出问题带来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鼓励学生们学会质疑
为了更好的实现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在物理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们质疑的态度,全面发挥出初中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们营造更加充分的思考空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重视学生们的差异性,鼓励学生们提出质疑,并自主完成问题的探索,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四)把控课堂提问的节奏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过程中,还应该合理的把控提问的节奏,让学生们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认真想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在提问的语速上有所停留,将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学生们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初中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科学的掌握课堂提问技巧,激发学生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思考空间,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芦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选用的时效性与高效性[J].数理化学习,2014(12):87-88.
[2] 薛凌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高效性及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