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徐雪春
[导读] 随着教育不断地发展,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地步入运用到教学中。
        徐雪春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 山东滨州 256612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地发展,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地步入运用到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产生内驱力并学会合作学习,在相互合作中逐步形成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相互合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满足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能切实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为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成绩,教师也应该做出教学理念的转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本实际内容,优化教学方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并增强学生沟通和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学习成绩能有效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作出改变。数学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因此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记忆,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产生思想上碰撞的火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对难题共同探讨,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运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改变初中数学课堂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要求,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转变成学生。将知识的传授改为注重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形成在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后,对于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就能有很大的提高,能极大地调动其对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公式和题目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被调动起来后将会促使主体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极其重要,学生的习惯也会来源于模仿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模式和质量,改变机械的讲述和训练的枯燥模式,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2.提升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学生教学生,教师通过讲解,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交流,不仅能提升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同处于一层次的学生之间交流障碍会比较少,同时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再传授给其他人,还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强调学生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老师,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积极探究的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并同时进步。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并根据自身的不足,从而针对自身的不足展开探讨和思索[1]。
        3.增加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改模式下,初中数学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学生合作间增进学生感情,提升学习气氛,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需要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保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学生分配不科学导致讨论结果不理想,只有科学地划分,才能使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4.课后合作,加深印象
    要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课前预习,课中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都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思维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数学学科而言,要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不仅需要熟练的记忆相关的公式和理论知识,同时还有通过练习题来加强对理论知识和公式的运用。常言道,刷一百道题不如熟练地掌握一个知识点。在数学课堂后及时展开知识总结和回顾,对题目进行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领悟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课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不仅能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共同进步,还能提升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教师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2]。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地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3]。

参考文献:
[1]张晓琴.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 发现, 2017:51-51.
[2]黄晏洋.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中外交流, 2017, 000(044):237.
[3]张其同.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活动内容设计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6):P.5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