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体会小学数学教学之趣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冼土德
[导读] 小学数学锻炼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年龄阶段较小的孩子来说,抽象、枯燥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费力、难于理解,课堂教学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冼土德
        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塘贡小学,525131
        摘要:小学数学锻炼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年龄阶段较小的孩子来说,抽象、枯燥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费力、难于理解,课堂教学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生活,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中提高生活技能,让数学学习和孩子的生活、游戏密切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力,而且能保证教师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引文:小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初步接触世界,是培养孩子们兴趣的重要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之趣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小学数学,更像是给还在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生活无处不在,也同样是小学生除校园外的所有接触面。比起一成不变的学习来说,生活更像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好奇与渴望。把小学数学融入生活进行教学,就可以无时无刻不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中,提升教学水平,体会小学教学的趣味,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奠定意义深远的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刚从幼儿园这一“襁褓”中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好奇心重、注意力差。窗外随意一只鸟飞走,都能带走学生的思想。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逻辑思维,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处于萌芽阶段。想让学生安静认真听完一整节课,一直是老师们头痛之处。何况数学这一学科本就与其他学科不相同,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更为这一学课的教学增加压力。所以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务必需要一种特殊方式“打破“僵局”。提高小学数学的兴趣性,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让孩子仅仅通过书本、教师讲解来学习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孩子容易走神,另一方面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会达到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如果老师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要点与学生生活中的种种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孩子亲身经历或老师的生活案例融入进数学课堂,这样不仅仅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奠定长远的学习目标。以及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途径
1.课堂教学讲解引入生活案例
例如,在小学课程中有一章节为《图形与几何》,课本上的图案无非是用线条构造而成,不足以给学生深刻且直观的印象,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黑板、讲台、窗户等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说出形状。老师也可以把生活中的物品带入教师,让同学们观察物品的形状。这样成功的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如此例来说,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出现,不仅仅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这一知识点,更将知识带入了生活,学完这一知识点就可以自我加以运用,让教学脱离了课本,升华于课堂。


在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每一章节之前都是有与生活相关联的几处材料,但这几处材料往往只是不起眼的生活情景,并没有详细的知识点,往往教师都会忽略这一点,直接开始新的课程,而新课程的开始就是课本所总结好的定律,这些定律虽是最重要的,可忽略了定律由来的过程,这不是小学生思维可以完整接受的,学生通常死记硬背这些定律。但这每章节之前的材料才恰恰是教材编制者的智慧之处,从生活入手,把常见的生活情景稍加研究,便能联系到本章节的定律,完美演绎了定律的得来过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不可忽略,它可以让学生更加平缓的过度到定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枯燥的,面对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这尚未完善的小脑袋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如果我们将教学过程生活化,过程就会变的更加直观且形象,教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依照教案行事。这种方法有举例子、问答引导法、讨论法、实际参与法、演示法等。
例如在小学课本中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等等,小学生那小小的脑袋怎么能有清楚的认知?这个时候用举例子、实际参与等方法,让孩子们自我动手,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文具盒,书桌长度等等,再得到相对应的结果。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自我参与进学习之中,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与兴趣心。同时也让知识更加直面、形象的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且教学过程并不枯燥无味,这就是融入生活的好处。
3.把生“教具”带入课堂
小学知识本就是贴近生活原形的定律,透过书本处处都可以看到生活的影子。生活中同样也存在常见的教具,例如钟表,尺子等类物品。但书本上印刷的道具摸不到触不到,只能通过视觉进入孩子们的脑袋里,没有直观认知。如果将这些常见的教具带入课堂,学生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去认知。而且在教室中,出现了书本之外的物品,学生怎么能难耐那颗好奇的心?不仅加强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时间这一章节中,教师把家里的钟表或用纸板做出一个“钟表”带入课堂,不断转动指针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时间。这一“秒举”不但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到钟表,也教会了孩子们在生活中观看钟表这一生活技能。
4、把“游戏”带入课堂
小学生这一阶段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如果非要选出生活中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我想那一定是游戏。巧妙地把游戏生活搬进课堂,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机结合,势必提高现在的数学教学水平。把生活中的小游戏搬进课堂,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中国有句名言:乐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就不会担心学生对课堂的不感兴趣。把生活游戏搬进课堂,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另类”的学习方式,培养自我思考的逻辑能力。把生活更贴近教学。
例如在北师大版中有一章节为《兑换人民币》,学完这一章节后,让学生各自扮演卖家与买家,进行模拟交易,这样的课堂代替冷冰冰的练习题,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总结:把教学融入与生活,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小学书本之上,也并不是简单为提升成绩的一种手段。把小学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为数学兴趣奠定基础,也培养了完整的逻辑思维,让数学不仅仅是天空上空谈的知识,把数学拉下天空变为自己生活的工具,这也是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资料:[1]朱天敏.?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走向[J]. ?考试周刊. 2019(15)
?[2]郁燕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J]. 考试周刊. 2019(14)
?[3] 曹旭芳.??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析[J].考试周刊. 2019(14)
?[4] 申仁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