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之初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卢红喜、吕春作、张梦蝶
[导读] 文章分析了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以现有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技工教育鲜明特色的“三网一家五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建设方案。
        卢红喜、吕春作、张梦蝶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摘要:文章分析了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以现有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技工教育鲜明特色的“三网一家五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建设方案。通过研究技工院校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实践过程,探索和发现新时代技工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院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意识形态  网格化管理技术  三网一家五加强
基金项目: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重点立项课题“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9-Z048)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巩固和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工院校的根本保障。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出路和思考,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网格化管理技术畅想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网格化管理技术为架构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网格”(Grid)一词源自“电力网格”(PowerGrid),它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信息网络技术,“它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网络资源和运算能力的灵活共享” [1]。网格化管理技术最早运用于社区管理范畴,始于北京东城区的“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研究课题,它率先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实现了管理主体、空间、对象、方式、等多方面的突破,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7月,该模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典型案例加以推广。同期,网格化管理技术也延伸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2011年山东省率全国之先,通过远程教育中心建成“‘齐鲁先锋——山东党员教育平台’,建立起以实时播发中央、省远程教育节目,提供网上可见资源库视频点播为特色的党员教育平台” [2],在齐鲁大地矗立起一盏永不熄灭的在线灯塔。        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技术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互动性强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参与意识形态工作势在必行。        二、校园意识形态工作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是时代的现实指向和必然要求        1.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变迁,要求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介入网格化管理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传统的校园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主要局限于宣传展板、校园广播等媒介,配合“两课”教育,可以说管好三尺讲台,一方校园就可以牢牢掌控校园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出现数量级、现象级的变化。

“互联网,它改变了人们的话语方式和行动逻辑,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3],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出现了不可逆的变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意识形态阵地变迁这一大势,通过掌握网格化管理技术,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2.网络新媒体时代,要求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介入网格化管理技术。网络新媒体时代,流媒体技术让信息的传播再一次突破了时间、空间、年龄、学识的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网络新媒体时代在为我们获取海量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虚假、有害、暴力、色情等信息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更是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谣言、扩散谣言、否定真理、否定道路的绝佳机会。技工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掌握网格化管理技术本领,做到及时发现校园舆情,控制舆情,解决舆情。        3.技工教育阶段性特征,要求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介入网格化管理技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培训、轻理论知识” [4]的教育倾向,常常把“思政课、马哲课”包括在内的公共基础课程视为辅助课程,目前正在就读的学生大多是03后,他们生于互联互通时代,长于大数据时代,习惯于运用网格化技术获取信息,传统的授课很难吸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状况,我们要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引导他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传播有正能量的思想,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技术改进的方向初探        1.要提高政治站位,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5], 构建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必须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 坚决唱响意识形态工作主旋律。        2.进一步磨合工作机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要通过开展无预警信息收集行动,创造机会验证工作机制的时效性,磨合专职工作机构的契合度,畅通学院、系部、班级(教研室)三级重大信息互通渠道,促进网格化管理技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        三加快网格化信息管理员队伍建设。网格化信息管理员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神经突触,他们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信息下达、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要不断加强对网格化信息管理员的培训和教育,引入考核评价机制,能进能退机制,确保每一个神经突触灵敏有效可靠。
        四、小结意识形态领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发挥出了其不可比拟的信息化优势,显示出了强大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网格化管理技术作为当下开展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有现实意义,值得有识之士继续深入研究和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问题探析[J]田文英.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
[2]“齐鲁先锋——山东党员教育平台”开通[J]徐晶慧.中国经济网.2010(12)
[3]为什么说“互联网”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J]博通.互联网周刊.2015(23)
[4]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谢穗.商情.2016(33)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J]慕德贵.求是.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