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例利
广西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530219
摘要: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在评价当中,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关注评价内容的多维角度。依托统编教材低年段的复述课文,初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一举两得。
关键词:低年段的复述课文 多元化评价
评价方式多元是指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就启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教授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在低年段的语文课堂设计中,编排了不少复述的课文,对于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就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而教师课堂评价的终极指向之一,就是学生深度学习,主动学习。
如何依托统编教材低年段的复述课文,落实评价学生的多元化呢?接下来就以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24风娃娃》,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25羿射九日》为例,谈一谈低年段多元化评价的落实策略:
一、一范四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教师示范性评价,为主体多元化评价引路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当教师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发言的时候,他只能简单地说“讲得不错”,“讲不很好”。但在教师追问“好在哪里”的时候,他们则无话可说。这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评价就尤为重要。如,在二年级上册《24风娃娃》,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25羿射九日》这三篇复述课文的设计中,在第二课时的开课复习词语后,老师都相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起因。在《24风娃娃》中,当学生借助课文关键句、课文插图及表达支架复述风娃娃做的第一件好事后,教师相机评价:你把风娃娃帮助风车的过程讲清楚。在《14 小马过河》中,当学生借助老师的提供关键词说一说小马过河的原因后,教师这样评价到:你真棒,能借助关键词,把小马过河的原因说清楚了!在《25羿射九日》中,当学生借助表格、展开想象把羿为什么要射日的起因讲清楚后,教师马上评价到:你不仅能借助表格把起因讲清楚,而且还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更神奇了!
(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全班共评,实现主体评价多元化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会倾听、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能有效的有指导性的对别的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这就需要给予学生评价的方法。在低年段的复述课文教学中,在教师依据课文复述方法进行示范性后,就以这些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以此为据进行尝试性评价。
在《小马过河》一课中,当教师品读完故事的过程后,就请学习上台复述,并抛出问题: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有了教师在开课时的示范评价,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不少学生已经能进得针对性的评价,有学生评:他能够用上关键词把小马过河的过程讲清楚;
三维目标为导向,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评价
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中,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所获得。在《小马过河》一课中,课文内容呈现“一长三多”的特点,即,文章篇幅长,角色多,对话多。结合课后思考课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通过品读课文的人物对话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马过河的为难。并及时有这样的评价:“是啊,牛伯伯脸上是笑眯眯的,非常亲切。谁来模仿牛伯伯回答小马的问题”“吃惊的小马们,快来问问松鼠吧”……有了这样针对性的技能朗读评价,学生在最后复述课文的时候,也能配上相应的语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能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学习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通过“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主动学习。所以在《羿射九日》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神箭手羿在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时,还能坚持并准确射日的神奇,及这个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老师就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一个人读,一个人做动作,相互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情境体验,“亲历射日”的经过。当学生练习结束后,上台表演,教师就及时给出了这一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评价——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神箭手羿射日的画面,把掌声送给他。这样的过程方法评价,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在最后复述羿射日经过配上相应的动作打下了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评价,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小蝌蚪找妈妈》一篇科学童话中,老师要落实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所以在学完整个故事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小蝌蚪找妈妈可真不简单,小蝌蚪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妈妈的呢?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会不约而同的回答到:问别人。这时教师就进行一个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小结:是中了,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学会去主动探索,主动询问,不轻言放弃。
在《风娃娃》一课中,教师要落实的人文主题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的道理”。为了避开生硬的讲授,教师在品读文本关键词“责怪”后,就相机问到:同学们,谁能来告诉风娃娃,人们为什么要责怪它?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教师告诉他们“你要这样做”,转变到学生主动“我要这样做”。在学生各抒己见说好观点后,教师就机智的出示课文中风妈妈那句意蕴深长的话“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此时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看来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就是水到渠成,不需要教师再去过度分析讲解,人文之花自然落在学生的心间!
综上所述,课堂评价多元化的落实,其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以低年段复述课堂为依托,落实多元化的评价。让多元化评价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让课堂呈现一滩活水,富有灵动的生命。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当教师将课堂评价立足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的评价能力就有提高,教师的评价在课堂就要真正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