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玲 郭景元 王丽英
唐山市陡电小学 063027
摘要:人的教育需要承上启下,小学生德育若是与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实践割裂了,就成了无源之水。长久以来学校的德育成果令人担忧,背离了人的教育和成长规律,将德育高度抽象为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立交桥,以便完成人的全面道德修养。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位一体
前言:分析本国中小学德育现状,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理想、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是本国中小学优秀品质的主要特点。但是,在当代社会中尤其是经济体制出现变化时,小学生有了很好的机会,也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他们自我意识强、有很活跃的思想,有独立自由的需要,但是对学校的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有一定抵触心理,没有社会责任感;解决事情不够自律。这些不能只依靠学校一方面处理,需要社会、家庭和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去完善该问题。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内涵
1.学校为德育主题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校方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对学生开展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这时是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次建立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遵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课堂教学和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2.以家庭德育为基础
家庭是孩子一生最早的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道德修养会给孩子产生持久且直接的影响,这种特殊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不能替代的。家庭也是人类知识、道德和技能的关键场合,承担了对孩子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孩子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父母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大多来自父母之间的道德标准,家庭的环境和水平高低,对子女的成长特别是道德养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道德品德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适度适宜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二、小学德育建设存有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误区
其一,很多家长太过宠溺孩子,这是人性中爱的一种不健康心理,从这种溺爱中长大后,会成为孩子的枷锁。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会满足孩子所有有理或无理的要求,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危险的礼物。其二,成才心切,部分家长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逼着孩子死记硬背,一味进行命令式教育,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创造力都不够重视。其三,物质奖励,物质刺激是我国父母最常用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考试成绩全是90分以上,给他们买喜欢的玩具,而若是进入了全班前三名,会奖励100元。反之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又何谈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孩子的心理,这是种拜金主义诱导[1]。
2.学校教育的困境
我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的“学而是则仕”倡导教育,其中有好的教育思想,但也明显有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得攀比文化在教育中竞争,攀比是种教育竞争的手段,很多家长把起跑线设置到幼儿园和小学,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并且有阶段性。忽视他们发展的阶段性,不能起到促进儿童成长的作用,而且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阻碍[2]。
3.社会教育的盲区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会上有很多不良因素冲击着学生,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未有正确的鉴别力,对不好的东西容易信以为真,对好的东西却将信将疑。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所宣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跟我们的正面教育相反,不健康的思想危害很深,有的甚至超越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打造学生的德育基础
1.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校方在德育问题上,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特别是多元经济下,让教育问题变得立体化后,任何一项政策和办法并不能奏效,需要使用多种措施。德育的建设,应该贯穿理论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关注到学生成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首先老师在立德基础上做好树人的工作,老师以师德教育加大教师队伍的建构,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老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次,学校把德育工作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建成完善的家访制度、成建家长委员会,使用各种形式加大小学与家长的联系,请家长给学校的管理工作贡献计策,并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完成校方和家庭的互动,确保小学教育和家庭的连贯和延续。定期开展家长会,举行家庭教育讲座,听取家长建议。
各院校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建成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机制,探求促成学生发展的评议策略,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对于德育工作履行不到位和师德有问题的老师进行年度考核投票否决制度,健全德育工作定期奖励制度。
2.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大优秀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的宣传工作。小学生独立思考和选择判断的能力不强,需要正确的引导。若是一些社会上宣扬真善美,他们也会有好的行为规范指引,帮助他们了解到好的坏的,让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整个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做好人好事的氛围,让中小学成长在优秀的社会道德规范氛围中,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无形中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3]。另外要打击错误行为,过滤不良信息,社会上要严厉打击错误,比如会对中小学产生的不良影响的信息。增强互联网上对小学生常常接触的信息媒体进行管理,过滤掉不良信息。最后加大社会上德育实践工作,让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推广社会实践活动,传达德育在行动,把价值观细分为贴合学生的一些要求,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节约环保一系列行动。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3.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首先提升家长的道德素质,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很好的,一些家长自身的道德水平不够高。部分家长务农,甚至有部分学生还是留守儿童,家长自身文化和道德水平低,跟孩子聚少离多,不能有效教导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办法。父母怎样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最好的办法是与学校老师多加联系。我们学校要维持好校长、班主任和每位家长间的距离。另外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处理他们的问题,从与家长沟通中发现,家长教导孩子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做错事情时,只会以指责处理。学生做错事后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因此,若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心平气和询问,并正确教导孩子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轻视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性,校方老师也需要定期与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正确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四、结束语
加大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建构的最好办法,建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三者紧密结合,相互帮助,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鼓励社会各界用不同方法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类教育场所,开展对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利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领家长参加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大众传媒为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文明作品,给学生健康成长建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海霞.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工作[J]. 小学时代, 2020(4):100-100.
[2]刘俊明.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思考[J]. 视界观, 2020, 000(003):P.1-1.
[3]汤培艺.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 山东青年, 2020, 000(0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