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需要阳光,教育需要欣赏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乔玉娟
[导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
        乔玉娟
        昆明市经开区第一小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内容摘要]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本文就赏识教育中的心态、视角、施爱三方面内容谈一些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  差异   赏识教育   运用   
        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否定中哭泣。有人说,主动地愿意学一分,比强制性的学十分更重要。
        ————《不做教书匠》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是什么?就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要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以及赏识学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情感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而这种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注意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被满足的愉悦,那么我们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一、调整心态,认识到学生成长中的不完美
        小学是一个人人生的初级阶段,知识和经验正在不断积累,行为和生活的习惯正在不断养成,观念和思想正在逐步形成,兴趣和爱好也日趋稳定。学生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失和偏差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不会对学生求全责备,我们才能正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包容他们的过失和错误。
        我们没有选择教育对象的权利。面对所有的学生,我们都只有教育的责任。放弃孩子,就会贻害他们一生。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心态,认识到学生成长中的不完美是必然的现象。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虽然现在还不能与孩子进行书信交流,但我经常和孩子们拉拉家常,聊聊他们喜欢的话题,可是单亲家庭这种严峻的现实环境,造成他们心理上极度压抑,如何安慰他们年幼的心?猛然间,我想起了“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家庭环境。虽然某些同学没有完整的家,从未享受完美的天伦之乐,可是,也许你的爷爷奶奶比别的父母更疼你爱你;也许你不需接受父亲的呵斥,因为他已弃你而去,而母亲会给你更多的呵护,同时还让你学会许多独立生活的本领。相反,有的孩子既有父亲,也有母亲,但一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使孩子养成衣来身手,饭来张口,脾气暴躁,自私自利,独立生活能力差等坏习惯;也有一些父母对待孩子冷漠残暴,动辄打骂,身为这类家庭的子女,你会反感,甚至叛逆。因此,无论处于什么环境,我们都应该知道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我们,在爱着我们。
        二、转换视角,看“瓶子”的下半部分
        既然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学生呢?就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
        假如我们把成长中的学生,看作是一瓶正在充满的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形成的习惯,就是瓶中的水。瓶子的上半部分就是学生离教学要求或良好习惯或做人准则的差距。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到的是瓶子的下半部分,就是看学生已经获得和掌握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正在成长,正在进步,我们就会非常兴奋,为学生的进步而欢呼,对学生充满信心;如果我们的眼光始终盯着瓶子的下半部分,就是用求全的眼光看学生还存在的问题,纠缠于差距,我们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结,学生即使已经考了95分,我们还是要大声的谴责学生,还有那5分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失去这5分?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愤怒的情绪,教师的这种情绪会给学生带来自责,甚至导致自卑。


        三、学会施爱,培育成功的心态
        有一段很精辟的话说:教育不是市场,也不是商场,教育是一个博大的爱场。我以为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阐述。离开了对教育对象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只有成为施爱高手,才能把满腔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
        1、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通过老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
        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及时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同样的发展机会。
        2、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同样,孩子间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要使每个孩子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学会发现,有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在第一时间捕捉、欣赏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吴玥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但生性怕羞,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们在口语交际——介绍自己时,我发现他眼中突然有一种特别的光芒,我及时的请她与我对话,她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的望着我,我鼓励的看着她,终于她红着脸讲了起来,虽然开始讲的还不是很流利,声音也太小,但万事开头难,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吴玥越讲越好,声音也放开了,充满了自信,并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表扬。事后了解到,她回家后把这事告诉了妈妈,说自己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表扬,“都夸她胆子大”,于是我就以此为切入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竟变得活泼大方。由此我得出孩子的优势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及时发现他们的亮点,利用他们的优势来促进他们弱势的发展,更要学会发现他们的点滴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用宽容的心原谅每一个孩子
        任何人都想融入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些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做事的出发点是积极的。由于认识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当学生出现偏差和失误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学会宽容,不要无意冤枉学生,要保护学生敏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拉手,一句赞美的话语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较高的修养。事实证明,运用赏识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为前提,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对待困难生更要调整心态,以教学相长的理念,亦师亦友的身份,多点雪中送碳,让鼓励和赞扬使困难生驱除长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走出“差”的阴影,重新找回自尊,让失落的信心再次树立,树起“我能行”的信念。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学生是金子,我们激发学生;学生是教科书,我们研究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尊重学生;学生是艺术品,我们欣赏学生;学生是美好生活,我们享受学生。学生是花朵,花朵需要阳光,赏识对于孩子宛如阳光对于花朵,须臾不能分离。作为每一位教师要相信-------赏识是激励学生的艺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