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东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如何开展特殊教育,如何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在小学阶段,对于特殊的儿童采取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是小学特殊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给特殊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1]。本文件针对小学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学生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希望给小学的广大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学策略
引言: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一定的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特殊儿童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提高特殊儿童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待特殊儿童要与正常儿童一样,不能因为特殊儿童存在着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缺陷,就用异样的眼光来对待特殊儿童,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班级里面的小学生,主动关心特殊儿童,主动和特殊儿童做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多帮助特殊儿童。
1、小学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现状
1.1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特殊儿童的范围比较广泛,指的是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或是存在着身体上的缺陷,或是智力上有所欠缺,这部分儿童都是特殊儿童的范畴。虽然小学教育阶段,对于特殊儿童采取了随班就读的策略,但是随班就读只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教师并没有对于特殊儿童的教学经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有效的策略,兼顾到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导致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2]。
1.2 特殊儿童容易受到伤害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小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常常有口无心,在面对特殊儿童时,有的小学生会对特殊儿童进行嘲笑、不与特殊儿童做朋友,课下不和特殊儿童玩耍,这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影响了特殊儿童的自尊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常常在课下也缺少对特殊儿童的关注,没有及时的对班级里面其他的小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没有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小学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生的教学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特殊儿童因其自身的缺陷,对于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普通的儿童来说,吸收理解能力较弱,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掌握一些关于特殊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特殊儿童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师要在开展教学的活动中,要让特殊儿童感受到自己与正常的儿童没有区别,教师不能区别对待特殊儿童。
教师可以在课下多多关注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与特殊儿童交朋友,更加深入的了解特殊儿童,引导班级里的小学生主动和特殊儿童做朋友,理解特殊儿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特殊行为。如班级里面的特殊儿童小明,引智力发展缓慢,存在着智力障碍,因此,极为自卑,独来独往,经常一个人看其他的小学生们玩耍,面对小学生们的孤立和嘲笑,经常会控制不住情绪,经常发怒,对于小明,教师可以在课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主动和小明一起玩耍,客服小明的自卑心理,帮助小明发现自己的优点,引导小明主动和其他小学生一起玩耍,增进小明与班级里面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也为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与家长进行联合,共同开展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小学阶段,小学生年纪较小,因此,小学生的活动场所非常有限,基本就是固定在家里和学校,当小学生在家中的时候,也要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联合特殊儿童的父母共同开展教育,引导特殊儿童的父母在家中时,也要有意识的对其进行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与特殊儿童的家长组建沟通交流群,教师可以在群里面积极的分享一些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特殊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和情况,便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学习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邀请家长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讲座,听取和学习专家的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共同担负起特殊儿童教育的责任,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
2.3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在爱表现,喜表扬的阶段,不论是普通小学生,还是特殊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面对特殊儿童时,教师要及时的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教学评价,要依据特殊儿童的具体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评价,建立特殊儿童学习的信心,帮助特殊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例如:对于普通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完成的速度和准确性,对于特殊儿童,教师只要要求其能够完成就足够了,不以完成速度来要求特殊儿童。在面对班级考试的时候,教师不应以成绩作为衡量特殊儿童的标准,则要关注特殊儿童在答题过程中的状态,专注度,给特殊儿童的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肯定他们取得的学习成果,帮助特殊儿童建立对学习的信心,从而,能够逐渐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小学阶段,如何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效果,相信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特殊教育的技能,在教学中能够与家长进行联合,共同开展教育,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建立特殊儿童对于学习的信心,提高特殊儿童的教学效果,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兰玲.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7,(35):
:125-127.
[2]杨猛.特教不特殊,营造大融合——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7,(15):17-18.
[3]莫琳琳,傅王倩,肖非.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