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吕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路径
引言
高校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发动机”“主心骨”“加油站”,成为高校发展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1、目前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学生入党动机比较迷茫
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比较纯洁,他们怀着一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定把一生交给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有的学生入党的动机比较迷茫。还有的是出于一种虚荣心,觉得入党光荣,因此也提出了入党的愿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人出于这种思想动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这样的人混入党内必然会影响到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给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带来巨大的隐患。学生党员由于思想比较复杂,入党的动机也具有多元化,因此对于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也比较困难复杂化。
1.2学生入党考察期限较短
根据党章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1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才能获得预备党员的资格,并且预备党员预备期满1年才能转为正式党员,部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在大学本科四年期间,经政审合格、培养考察、党校培训、预备党员发展等程序,无法按期在校转正。大部分学生经考察培养之后,面临实习、就业、出国深造等情况,导致在预备期间考察不足。
1.3体制和组织建设薄弱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个高校都没有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缺乏工作意识,工作手段落后,所以不能够真正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诠释党建工作的价值。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各个高校普遍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学生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导致党建工作开展的效果较低,基本无法对现实的需求进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现实情况中部分党务工作者也没有强化意识,深化理论,作为体制和组织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务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开展具体工作的主体,如果他们也不重视党建工作,那么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也基本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使基层的党建工作失去了战斗堡垒作用;现实中的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间方面存在着较短的情况,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对大学生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角色进行协调。
2、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2.1发挥党组织的核心支持作用
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应当积极的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专业政治素养以及良好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党员工作的开展,同时促进整个科研团队的进步。在充分了解并且配合参与党支工作的过程中,共同的完善导师的指导性作用,并且发挥党员队伍的思想引导作用,从而使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高校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科发展为目标,构建党支部的骨干力量,并在影响广泛的情况下,为党支部的主体以及党支部建设提供中坚力量支撑。对优秀党员学生强化交流与合作,给予本科学生以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而且开展各项交流活动的过程中,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服务,并且在给予高校本科专业学生以更多的辅导的基础上,奠定学生长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成为党员组织建设重要后备力量。
2.2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基础
高校坚持不懈地通过理论思想党政建设,突出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在开展党政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发展精神引导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政基层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探究了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且促进高校基层党建活动中就业职业以及素质拓展、心理品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富有活力。始终坚持定期的开展党员深入学习创新理论基础,并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党员基层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因此,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助于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可靠性,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工作的高效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学习平台创新
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便捷高效、互联互通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学习平台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开展“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能够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党建工作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品牌效应。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互联网+党建”创新平台上,对高校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文件的下发、资料的传播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实时化,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效率。其次,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互动性、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高校的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际的作用,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开展思想学习,使同学们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通过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开拓视野树立信心,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红,吴男.新时代高校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实践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272-273.
[2]郝蕾.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06):30-32.
[3]陈磊.新时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63-64.
[4]刘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思路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4):157-158.
[5]李星.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0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