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卫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量显着增加,在这些高等院校毕业生中就业存在若干弊端。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使毕业生顺利的就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聘用大学生的问题,并探讨了高职院校聘用大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转移,一些大学生出于社会,大学,雇主和毕业生的原因而竞争就业。中国处于弱势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问题原因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
1.就业能力概述
就业能力是指毕业后能获得工作并在毕业后继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大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学期的综合素质逐渐形成的。具有实现职业理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自己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综合能力。
由于当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等学校也非常重视培养高技术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水平。高职院校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但同时受传统观念,学生自身因素,职业教育和当前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在机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总体上仍然难以找到工作,难以更好地满足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学必须进一步加强计划,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促进高职学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1.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前,中国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不公平。
高职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受教育程度略有不同,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在社会上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就业渠道,就业机制不稳定,就业不公平。
(2)就业稳定性不足。
为了招募更多的学生,一些高职院校正在追求高就业率,这使得处境不利的大学生很难找到满足学校需求的工作。辞职频繁,就业保障不足。
(3)学生的自身状况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自己的就业计划而难以找到工作,并且由于他们对心理,身体和能力的不够了解而无法满足雇主的需求。
2.高职毕业生找工作意图不明确的主观原因
1.自我定位不正确。
当前,大学生缺乏准确的就业前景,这造成了尴尬的“高或低”局面,因为就业不仅取决于工作所在的城市,而且还考虑了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大学就业有两个极端方面:一是期望过高和自负,二是期望过低和自毁,这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当求职失败时,会出现诸如克己,悲观和焦虑之类的情绪,这使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问,并影响求职者下一份工作的质量。
2.缺乏就业计划意识。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学科。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难,大多数职业大学生最初没有规划职业方向,发现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未通过相关专业资格考试。
3.缺乏勤奋精神,缺乏防止挫败的能力。
当前,大多数职业毕业生为独生子,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只懂得享乐。只要在求职过程中工作有点困难或薪资与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就立刻想替换新职位。求职过程中的困难或失败会导致自卑,焦虑,自我毁灭和心理耐心的降低。
3.改善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状况的计划和建议
(1)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
1.政府采取手段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制定政策指导和规范其职业教育,加强市场协调。政府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大学组织教育,使学生可以改变自己的优缺点,在选择工作之前先得到一份工作,进入工作岗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价值。
2.中小企业的支持。建立政府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3.实施就业指导分类服务,以提高有关政府机构在就业指导服务中的准确性。要求有关政府机构全面研究职业大学生的培训方法和方向及其心理,学习和就业特点,建立职业学生组织等有针对性的“特殊地区”和“绿色直通车”。
(2)大学: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
在完成基本目的和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将当前的就业市场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以便不断调整专业领域的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
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一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积累学习优势,在实践中发挥优势。第二是加强对毕业生的个体就业指导和服务,第三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正确的就业前景。
(3)用人单位:消除性别歧视,改变用人观念。
用人单位必须首先消除老式的用工观念,树立理性和人文主义的用工观念,遵循角色匹配,尊重所有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并为所有大学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指导他们对职业选择正确的认识
与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仍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尤其是对学生的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过调查,通过公司访问和其他形式,可以发现公司最喜欢的学生是一旦加入公司就可以入门的学生。校企合作在学校管理和班级合作上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双赢的最有效途径。例如,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与光宏集团合作组织课程,并每学期前往光宏集团以提高实践技能。毕业后,有30多个班级的20多名学生。留在光宏集团不仅为公司提供了专业人才,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专业就业率。此外,通过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6)建立创意实践平台,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我们的学校积极与省内外的大学,地方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促进学校,公立学校,学校,企业,学校等之间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创新实践是探索协作教育的新机制的平台。为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专业实习模式,与建立高度集成的实习平台,鼓励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3.提高弱势群体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意义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职业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善于帮助弱势群体的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高职学校的发展。当前,高中职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为了他们的未来发展,并且就业情况也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弱势群体的毕业生找工作,促进就业,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
在就业方面,有助于减轻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顺畅。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弱势群体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对弱势群体寻找工作的压力并实现平稳就业。
有利于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发展和成功。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环境并提供职业指导,有助于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功。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学历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有必要重视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分析,找到有效的方法。采取措施帮助高职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智鑫.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01):30-31.
[2] 郏余晨.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01):144-145.
[3]张名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86-87.
[4]王林雨.高職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2414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6):110-113.
谭卫,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