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吴爽
[导读] 有针对性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供了可供一线教师遵循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方法与实施策略,帮助学生及时扫清学习障碍。
        吴爽
        青岛浮山路小学    
        【摘要】《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是针对老师布置作业类型单一,缺乏针对性而提出的一项研究课题。该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供了可供一线教师遵循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方法与实施策略,帮助学生及时扫清学习障碍。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导向    作业设计
        作业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比较固定,作业类型单一,难度单一,缺乏针对性,对差异性的关注不够。作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本研究梳理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清单,基于问题开展研究,设计出基于问题的作业类型、实施策略,形成相应的作业资源集。
        一、梳理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清单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层面的问题,每一个层面都有对应的具体问题,如下表。
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清单

        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问题导向课题研究的基础,为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提供了前提。
        二、基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对应的作业设计类型及实施策略
        (一)基于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创设知识串作业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有学习基础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验基础等。数学学习中,如果不能及时扫清学习知识基础的障碍,很难有效进行新知的学习。
        以五年级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如果学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不掌握,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不能准确计算,是很难提高运算能力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就是准确计算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所以在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就会设计知识串的作业。
        知识串作业涵盖学习新知所需要的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设计知识串的作业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深析,分解出需要解决此问题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学生出现困难或出错的内容提供相应的基础性知识,学会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
        知识串作业,让老师们准确解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基于学生能力层面的问题
        1.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创设每日一题作业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愿意思考、没有学会如何思考,不知怎样深度思考,对于情境复杂的生活中的问题无从下手等等问题。
        孩子解决问题能力差,不会解决问题,就需要教会孩子方法,帮助孩子理清加减乘除的本质是什么进而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每日一题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每日一题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教给学生完整的解题路线是什么,即:画出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画图、推理……),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是否合理四步,解决学生方法不会的问题。
        教师设计每日一题,通过及时梳理设计思路,形成的每日一题资源可以让所有应用的老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应用。学生借助微视频录制讲解每日一题,可以在表达、倾听、交流的过程中得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不强的问题,创设前置导学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少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独立思考的机会,问题意识不强,缺少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基于以上问题可以创设前置作业。
        课前研究单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前置作业,它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是以课上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课前学习作业,课前研究单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并对新课的学习保有新鲜感。
        课前研究单可以记录孩子们的学习困惑,聚焦关键问题引领,因此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起点,引领孩子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可以得到很好发展。
        3.基于学生归纳思维能力不强,创设思维导图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思维也有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能够将前后的知识进行关联,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网,那样会大大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有效性。
        解决学生归纳思维不强的问题,可以设计思维导图作业。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或复习阶段,针对复习内容设计复习导学单,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联系。
        借助思维导图对每个单元进行整理,学生能够整理知识全面,而且能够准确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对学生系统掌握单元知识和阶段性复习帮助很大。通过知识的整理,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知识,对内化知识,内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很大,归纳思维也有所提升。
        (三)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创设数学阅读拓展作业
        通过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
        因此,可以创设数学阅读作业。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够理解的、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感受到数学魅力的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以“+、-、×、÷”的来历与定义新运算为例,孩子们在了解了“+、-、×、÷”的来历之后,对定义新运算进行了研究,在谈体会时,孩子们不仅表达了自己阅读的感受,而且还有孩子自己创编了新的运算,这样的创意对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是特别有益的。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搜集好的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引领孩子留下自己的思考,即数学故事中讲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抽象故事中的数学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基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导向作业资源库
        针对每一类型的作业都形成了相应的作业资源库。见下表
小学四至六年级问题导向的作业资源库

        问题导向作业资源库的形成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菜单,这样学生就可以基于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四、进一步努力方向
        1.虽然课题组在实践过程中梳理了多种作业的类型与实施策略,但是通过访谈,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涉猎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
        2.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教的层面研究比较深度,对于学生学的反馈也同样需要深入研究。
    3.要有课程意识,比如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我们通过设计什么样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衔接好前后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参考文献
[1]任升录等.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25
[2]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6
[3] 陈立华等.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39
[4]李兴贵.数学教育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