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辉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特区草店小学442000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与国家发展的推动器,教育的实行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其发展而言,教育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以单一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转变为全面素质测评,减轻学习成绩对学生带来的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关键字】小学教育 多元化评价 体系探究
【正文】如今的教育体系强调为中小学生减轻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留下的阴影,始终没有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评价,都过于侧重成绩分数,使得减轻学习压力成为一句空口号。所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构建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之前的传统化教育评价体系之中,多是以纸笔测验、分数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并没有过多的参考学生、教师的整体素质表现,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被评价对象过于重视纸笔之下得出的测评结果,而不注重自身素质方面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自小学习的各种知识固为重要,但是自身的学习意识、探索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等等更为重要。使学生、教师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初衷。教育评价主体中知识占比大大高于素质占比是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更多的人认为仅仅将成绩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利于学生自身健全人格的培育及成长,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教育评价的改革带动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主张以评价对象全面素质表现为评价标准决定了教育的目标、方式及途径。
二、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2.1、学生评价的多元化
教育中的主体为学生,所以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学生评价需要被重视,应该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人发展与道德素质培养的考虑之下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榜样的学习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进行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选,鼓励学生以此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何全面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让青少年学生自觉向优秀学生看齐、努力奋进,学校对于优秀学生的评选标准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如若只是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部分学习刻苦努力但没有得到满意成绩的学生就会因为落选对自己的刻苦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这样会使评选产生的结果与预想背道而驰。因此在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时,增加优秀学生的评选依据,多方面的进行评选。此外,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人的兴趣与擅长领域也会有所区别,优秀学生的评选标准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展不同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均可合理融入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小学体育为例,体育学科的个人评价不能单单以小学生体格的的强弱作为评价的标准,为落实多元化教育评价的政策,应注重学生个人在体育学科的锻炼积极性,任课老师可以设定“强健之星”的称号,鼓励学生积极运动,为学生规定每日的锻炼任务,并每日打卡,以此为“强健之星”的评选标准,如此一来不仅达到了让学生锻炼以强健体魄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2.2、建立过程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不同于日常学生评选,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目的在于发现每位学生的潜能,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过程评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节学习进度,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过程的主体与参与者,从关注阶段学习的结果到注重阶段学习过程的所得。过程评价的结果可以让老师及时得到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表现及成果,并对教学方案做出一定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3、运用终结性评价,总结学习得失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及教师学习工作的长期任务成果的总结及评价,作为制定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根据终极性评价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为之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教师也可以将本班级内优秀的作业、作品进行成果展示,以此来激励学生把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一关。
【结束语】随着新课改方案的提出,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如若没有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估,就无法了解各地方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更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关教育问题的解决。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作为评价标准,从学生、教师的综合评价反映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让学生不只是将学习成绩作为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在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及发展。
【参考文献】[1]殷凌云.小学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6(23):202-203.
[2]高倩.高校通识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化评价——以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为例[J].商,2015(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