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 青海省格尔木市 816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重视和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家长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言行,了解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学校要开展一系列“心育”活动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社会要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开展社区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对学生不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矫正。家庭学校社会还要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在实习期间发现学校的部分学生课后不能融入到同学当中去,而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位置上一声不响,眼神呆滞且面无表情,似乎是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这种现象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又观察了其他各班,情况也是如此,这些学生都是脱离集体之外被老师同学所忽视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必须要让广大师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适时而教,及时矫正,才能事半功倍。
一、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我国发改委卫计委统计,从2005年新课改提出以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走上热议。成为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截止至2020年,全国中中学已有百分之25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且还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可以实现全国中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这离不开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2.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心不够
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面的教育力量还没有统筹协调好,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家庭、学校、社会片面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邻里之间也很少有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对于中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不够重视。社区建立了健身场地,当前就连老年人都有专门活动场,但是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根据统计只有不到百分之10的小区设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社区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很多社区一年到头也没有关心过这些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社区是普遍现象,更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社会舆论也没有发挥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引导作用。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帮助,这就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言谈举止,内在品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健康积极的教师固然很多,但消极无为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很多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缺乏正确的方法。对于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和程度了解的不够清楚。还有部分教师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只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新时期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索
1.家校共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平台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处于易波动不稳定时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现在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多数是因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校应该在日常活动当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重点放在控制情绪,调节心态上,开展相关活动组织教育。学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变化,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指导,老师、家长应该从只关心学生成绩的片面关注上转变过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配合好社区以及学校的工作,在课外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2.要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者相结合的“心育”网络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是靠学校教师培养,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阳光的社会风气感染熏陶。古人有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孩子成长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由于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社区有很多关爱老年人,争当好少年等活动,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因此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也要尽快构建完成,让学生在良好的社区氛围的感召下保持一个健康的好心态。可以定期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例如心理健康的专家讲座,心里话大家谈等等,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
由于目前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社区心理教育网络也没有普及,因此学生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走出心理问题的成功案例,加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方法,逐步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正确克服困难和压力,怎有控制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学习自我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讲座,社区活动等渠道,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自我暗示法,升华法,转移法或者进行合理宣泄,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家长可以从旁辅助,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从困境中走出来。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心育”网络还不够完善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分析调查研究数据,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了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来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是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我等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校在日常管理中要适当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鼓励其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社会要建立完善的心育网络,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要以学校心理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梅.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2015(29):144.
[2]张淑娟,吴杨.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01):75-77.
[3]窦愈.戒除网瘾 健康成长——兼论新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119-120.
[4]张来琼,王建军.浅谈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