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莉 ,杨明兰1,董锐梅1,郭村晓(通讯作者)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营养学的教学效果,我校教研组对本科医学营养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实施重组教学内容加入疾病营养内容的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效果采用学生学习《医学营养学》之前营养学知识测试分数和实施课改后的期末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课改实施下,试验组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医学营养学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即试验组的疾病营养学治疗知识掌握优于对照组,同时结合实训教学后,试验组的营养宣传、营养教育与营养咨询的能力较强。结论: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营养学的兴趣,也提升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临床营养思维能力。即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强化学生专研营养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营养调查能力、咨询和指导能力。
关键词:医学营养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医学生是普及营养知识的宣传者。但我国医学院校本科营养学教育现状存在学生营养知识薄弱现象;医学营养知识多是零散教学,无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校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营养知识的缺乏势 必对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故应加强在校医学生营养知识的学习[1]。
结合现在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独立性强的特点,以重组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法为主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注重理论和实操的教学体系,更能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就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来剖析这样的教学改革模式的成果。
1 目前医学营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资源不足,不受重视
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主要停留在课本教材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环节的教学相对安排较少,缺乏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标准。校内实践设备陈旧,实践场地欠缺。学时少,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课,学生不够重视等特点[2]。
1.2 课程和临床工作脱节
代正燕[1]等研究表明多数在校医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营养知识无法满足今后临床工作需要,应结合实际需求对营养与疾病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培养医学生的营养技能。
2 医学营养学项目式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象
选取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2017级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班38人作为对照组;选取该学院2018级本科护理、2018级本科康复为试验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同时,在试验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后进一步推广到其它班级,推广班级为:(19本科口腔、18本科口腔、19本科康复)三个班。
2.2方法
2.2.1 教学内容
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减肥”开篇,即项目一:肥胖症的营养治疗,先让学生了解肥胖症及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不平衡,由此介绍三大产能营养素及其他非产能营养素,让学生了解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合理膳食讲解如何减肥;项目二: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穿插进去基础营养学、钙和维生素D的内容;项目三:贫血症的营养治疗:铁、维生素C、叶酸、B12等营养素;项目四:糖尿病的营养治疗;项目五:高血压的营养治疗;项目六:痛风患者营养治疗;项目七:肿瘤患者营养治疗;项目八:营养配餐与食谱配制。这样将“疾病”与“营养”紧密结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重视营养学、学习营养学,实现主动式学习。整学期全部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后进行考试。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满分100分计。
2.2.2研究时间:选取2019-2020年上学期选修医学营养学课程的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实施一学期的教学改革。
2.2 对照组
选取17本科口腔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按照选取教材进行授课,先详细讲解基础营养学知识,再讲合理营养和疾病营养,教学过程学生以听为主,师生以问答、讨论等方式互动。课后学生进行医学营养学习题的测试和对教师所讲病例进行营养食谱编制及评价。
2.3 试验组
选取18本科护理、18本科康复为试验组。根据教材优化教学大纲,采用项目化教学,即将整本书任务化,结合案例教学法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对通过对各种疾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结合病人的病史记录、化验结果等资料作出营养诊断。然后总结营养不平衡引起疾病的关键点,教师穿插引入基础营养学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病人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合营养学知识编制病人一日营养食谱并对食谱进行评价。发现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推广到2019-2020下学期进一步巩固实施教学改革,推广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为18本科康复班、19本科口腔班和18本科口腔班。
2.4 教学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成绩考核方式为小组的形式模拟讲解临床病例,同时围绕该病例制作详细的临床营养指导方案)。
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课前的《医学营养学》知识测试成绩
表1对照组和试验组课改前营养学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性比较(±s)

注:从表1-5中可以看出,将对照组分别和试验组1、2、3、4、5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与各个试验组在课改前的营养知识测试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两组学生经过课改实施后的《医学营养学》期末测试成绩
表6对照组和试验组课改前营养学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性比较(±s)

从表6中可以看出:18本科护理班与17本科口腔班平均分相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P<0.01,显示18护理班与17本科口腔班间平均分有极显著性差异;从表7可以看出,17本科口腔与18本科康复比较,P<0.01,也说明对照组17本科口腔班的教学效果显著低于18本科康复。即课改后的试验组间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升。
表8对照组和试验组课改前营养学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性比较(±s)

经过2019-2020上学期的课改试行,研究结果表明课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营养与疾病知识,由此课题组于2019-2020年下学期再对医学院19本科口腔、18本科口腔和18本科康复三个班进行推广实施课改试验。从表8、表9、表10中可知,17本科口腔与19本科口腔、18本科口腔、19本科康复分别比较,P<0.01,这说明对照组17本科口腔班的教学效果显著低于课改后的班级。进一步验证了实施课改后的试验组医学营养学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升。同时从表6-表10中可以看出,19本科康复班的成绩最高,其次是18本科康复、18本科护理,发现康复和护理专业营养学知识掌握比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好。这跟陈剑宏[3]等的研究相符,可能的原因是康复和护理专业开设的历史久,是学校重点专业。因此高分层学生比例较高。而口腔专业的开设相对较年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总体学习能力低于专业低,导致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学科期末考试成绩。
4 讨论
本文通过教学内容重组后的项目教学法以“营养学与疾病”为中心,对医学院《医学营养学》实施教学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对疾病营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在试验组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学生轻视“营养学”思维转变到担心“不合理的吃”疾病找上身上来。同时,在教学讨论中学生积极收集家人或亲朋好友相关疾病的营养病例,丰富了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如何为病人进行膳食指导,制订食谱,解决病人的实际营养问题进行讨论,增强了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引导他们更加关注父母的健康,感恩父母。同时为提高今后临床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将来的《医学营养学》教学工作中实施重组教学内容以“营养与疾病”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让更多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学习和接触到疾病和营养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涉猎该领域的知识,强化营养治疗的意识,也能提高临床营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和命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能把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的综合性医学人才[4]。
参考文献
[1] 代正燕, 甘志明, 翁敏. 医学生对营养与疾病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需求及对策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8):23-25.
[2] 何苗, 俞黎黎, 霍江华等. 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4):126-127.
[3] 陈剑宏. 浅谈不同专业营养学教学效果反思[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 (5):90-91.
[4] 任源, 李晶晶, 莫玲等.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临床营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大众科技,2016,18(12):83-84.
*基金项目: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课程改革项目;
张端莉,女,1986年4月、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膳食营养,18187102895,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 郭村晓,女,1981年1月、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教学与临床,13888514788,云南中医药大学。
1杨明兰,女,1996年9月、研究生、无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分子营养,18487252584,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1董锐梅,女,1996年8月、本科、无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卫生与营养,15912449604,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