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
(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小学)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教育的培养观念开始获得广泛的关注,对小学生及其未来的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引言
随着当前我们国家不断的实施新课改,对于每个学科的教师来讲,他们都对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在小学这个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进一步帮助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
一、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学核心素养中的体现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核心素养水平的一种体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保证学生在后续数学领域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其实早在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这一科目就已经提出了要求:数学计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数学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原理,寻找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计算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知识的基石,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而这,也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计算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全面提高核心素养教育水平。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创设合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在数学这门课程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过程中,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帮助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教师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及解决这一系列的方法。在真正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情况下都是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置出来的一些并非真实的问题。如果教师所设置的这些问题存在标准答案,同时还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方式,这样就很难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同时还对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我们实际的生活状况,发挥帮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果你有50元去超市购买一些日常用品,你会怎样使用这些钱,还会有剩余吗?”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而且其中还包含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充分的结合自己的理解,从而设置出一份合适的方案。通过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对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更加深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计算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保证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兴趣 ???????
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逻辑思考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绝大数偏向数理运算和理解,略显枯燥,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多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学工具上多以电子教案、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对数理运算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的学科素养。 ???????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数学《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提问:你去水果店买水果,梨子5块钱一斤,苹果4块钱一斤,你买了3斤梨和两斤苹果,老板说一共25块钱,老板算的是对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运算,一共应当是5*3+4*2=23块钱,老板说的不对,所以我们应当纠正老板的说法。然后从这个问题延伸出来,5*3=15和4*2=8,其中15和8是倍数,5和3、4和2分别是15和8的因数,从而得出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三)确立新的计算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们能力培养 ???????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传统的一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体系中,学生们往往受到各类测试压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通常都是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数学计算学习,这样的一种战术对于部分学生们来说或许有用,但实际上这样的一种训练方法会导致学生们的数学计算核心素养难以提升,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分析能力和认识都会不足,因为大量的数学题目练习会让学生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所以说在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老师和学生们需要一起努力,及时地更新他们的数学计算教学和学习理念,要明确在小学数学计算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一些计算求解的时候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学习思路。如说在学习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老师们对学生们的数学计算核心素养进行有意识的提升,这部分的内容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们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学生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例如说为学生们创造出好的氛围,开展一个模拟计算的环境,使得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在计算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能够用他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运用。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参与一些实践,让小学生们真真正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习惯。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数学意识,积累计算技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导致学生计算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对概念缺乏准确认识,或者遗忘公式或混淆性质定理以及没有理清适用条件等。小学生出现计算错误以后,一些家长通常会将其归咎于学生不够认真,粗心大意。实际上,这只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而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往往是多样的。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理清计算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定理和公式,为学生后续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25×4÷25×4=100÷100=1和126+116+284=126+(284+116)=126+400=526等。这些在计算的时候都可以采用一定的计算技巧简化计算,如“凑整法”和“分解法”等。为此,教师应该避免学生因为视觉迁移导致感知错误的问题,注重学生对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的掌握,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小学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还是容易将相似、相近的数学符号混为一体,这是因为学生无法窥探事物的本质,导致计算事物,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计算技巧。
结论
核心素养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全面促进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雯.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8.
[2]张金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190-191.
[3]单德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