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李萌
[导读] 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关注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受到启发,并激励其更加有活力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
        李萌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   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关注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受到启发,并激励其更加有活力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而情境法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手段,在改善课堂环境,展现全新课堂面貌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主要就情境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合理的讨论。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新课堂

        前言:当下教育环境主要以素质思想为引领,并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期间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发散,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就具体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在组织授课期间需要针对情境法进行有效落实,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形成更加深刻 的认识,并建立起良好的思想意识,加深对课程内在含义的理解和领悟。
一、构建多媒体联想情境
        在情境法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所具有的助力作用[1]。并在此基础上就知识的具体呈现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联想空间。根据自身的思想认知和情境体验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更加突出。首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构建直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对具体的文化背景形成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将相和》教学期间,则可以设置文化情境,展示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以及人物品格加以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一定的动态情境。比如说在组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对具体的风景加深认识,则可以设置直观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风景的特色。再比如说 ,在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过程中,则可以有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合理渲染气氛,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调整自己的情绪,感受诗词所呈现的意境。比如说,在进行《清明》教学期间,则可以借助音乐渲染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诗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领会诗人所诠释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更具有深度。
二、构建朗读体验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参与语文课学习的过程中,朗读是重要的环节,同时也关乎着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朗读环节对具体的育人方法进行创新,将情境法的模式有效地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对文章朗读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地设置游戏情境,组织学生围绕文章中的情境进行课堂模拟和展现,并通过动作展示和语言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有感情、有活力地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


        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的过程中,则可以转变传统枯燥的文章朗读方法,而是要在课堂上构架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角色扮演,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诠释的主要情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构建朗读情境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进行戏剧表演,如针对《曹冲称象》进行戏剧化处理,让学生进行剧本有效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问题导学情境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问题所具有的导学作用,并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地提出问题[2]。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阅读理解高度以及在情感方面的领悟获得有效的升华。
        比如说,在针对《慈母情深》这节课组织教学活动期间,作为教师需要以问题情境为支撑针对授课活动进行重新规划。首先,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关于母亲描写的片段,以及作者所诠释的感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在小组的氛围下进行有效探究。之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以及对母爱的认知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进行升华讨论,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介绍相关的事迹,让学生能够在综合性的情境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让小学语文所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彰显和发挥。不仅如此,在进行问题情境有效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基础将分层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落实下去。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性的认知,并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索当中。
四、构建生活实践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关注情境法的落实要求,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语文课内容进行深入探索[3]。
        比如说,在具体围绕《观潮》组织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深入发掘生活素材,将真实的观潮情境进行直观展示,或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当中,就相关的风景特征和生活素材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真实感悟进行写作创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写生活动当中,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者自然的风景,然后积极地参与到写作创作当中。
        结论:依前所述,在语文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情境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学生的课程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并在情境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内容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唐国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 000(003):P.1-1.
[2]袁红.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2):68.
[3]朱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9, 000(001):5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