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人们的教育意识也愈发的强烈,而小学阶段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的基础教育,同样也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关键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并没有完全形成,并且具有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形式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直都是学校承担的,家校合作这一重要的教学措施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尚未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本文将以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内容,从利用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出发,着重探讨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应用家校合作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 策略
一、利用家校合作策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学生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家长和学校教育者共同承担儿童成长责任的一种教育方法。利用家校合作策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还能够强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化,从而形成家校合力,从根本上强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果和教育目标。
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应用家校合作策略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意识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普遍都是将教学目的完全依托于学校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灌输教育实现的,在家庭中缺乏指导子女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思想。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了子女的书面成绩,在学生思想与行为品格的教育上缺少相应的行为指导,从而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较难实现的教学任务。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若想有效的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家长就必须认识到家校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化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与学校统一教育思想,提高家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认识,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子女的思想动向,对孩子思想中偏激意识要积极的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庭与学校双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从而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形成正确的思想品格和行为。
(二)明确分工各施其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动向
在家庭与学校统一教学思想后,就要及时的明确家庭与学校二者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互扶持、相互配合的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首先,学校要在学校中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思想,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定期的开展家长学习活动,主动邀请学校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从而明确家庭指导的教育内容。
学校还可邀请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从而促使家庭心理健康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动态,正确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思想,改善孩子的偏激意识,将子女真实的心理思想及时的反映给学校,从而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最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要定期的进行家访,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生家长的教学理念,使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加灵活。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作用,端正教学思想,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具有亲和力,在学生家长家庭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时,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要耐心和善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家长改正教学思想上的误区,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家校双方的教育优势,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学校教育比起家庭教育更加具有规划性、系统性和指导性,而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加具有感染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因此,家庭和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彼此互补,协调合作,强化对学生的心育指导。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严格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时,则要转变以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过激教学思想,将家庭中的热点话题从孩子的学习上转移开,降低子女的心理压力,认识到孩子身心健康才是成才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勤于子女进行沟通,做一个优秀的聆听者,让子女在家庭中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心育指导环境,从而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子女的心理健康动态发展情况。并且要合理的利用家庭指导教育感染性强的教育优势,让学生在家长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作用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来,家校双方便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教育合理,内外统一的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总结:
综上,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重视起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合力,统一教育思想观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学优势,促使小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指导下,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综合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林园,熊玥悦,张玉, 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35-43. DOI:10.16398/j.cnki.jbjieissn1008-228x.2020.02.006.
[2]李王瑞.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8):77-78.
[3]张欢聚."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6):212.
[4]耿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0):58. 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20.058.
[5]庞伟锋.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传奇故事,2020,(4):128. DOI:10.3969/j.issn.1003-5664.20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