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芝利
上思县上思中学 535599
摘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基础学科,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看,教师更加倾向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解惑这一重要环节。只有在“生本课堂”的基础上,不断地化解学生的疑惑,将公式之间的前因后果推导出来,高中学生才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学的理解能力,在趣味性的基础上,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另外,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并且复杂性较强,抽象性较高,仅使用说教方式,是无法提升教学质量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引言
就当前而言,我国很多高中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受到应试观念影响较大,教师讲课的时候依然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教学方式比较的单一和老旧。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会给学生逻辑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贯彻新高考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1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定势思维,面对问题可能会习惯等着老师讲解,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高中数学课堂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课堂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生对问题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设置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的时候应该由学生主动一步步探究问题,教师适时引导。不要给学生的思维上枷锁,课堂中学生出现新的想法和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话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学习将变得更主动,兴趣也会增强。而不是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为了赶进度而阻止学生的探究,一昧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师自己的解决问题思路上。2.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总结。在课前预习能够提前熟悉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课堂效率。总结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自己把总结课堂内容给学生听,很容易养成学生的接受性心理。应该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许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本节课主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
2重视相关知识的落实
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严格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根据相关的要求来教学,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严格地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重视数学知识目标的落实,绝对不能够降低要求和随意地改变目标,不但要了解数学相关的知识,还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够使用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新高考下做好高中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对考点基本要求进行明确,确保考点的正确性,重视重点知识的教学。
3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不够重视,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需要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设计,重视问题的多元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散思维。总之,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的创设,帮助学生开发其创新能力。并且,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将其潜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出来。
4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强基策略,不论是对数的使用还是对图形的应用,都需要扎实的“双基”作为前提,所以在谈“基本思想”这一层目标之前对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强化学生的数式运算与结构变形,提高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简化策略,数形结合思想使用的情境大部分是在当数式结构复杂,数据繁多,几何特征明显时,用几何直观来快速表征问题,当图形难以描绘,不宜通过观察图形得到精细化的图形性质和相关结论,那么就需要用数来进行推演和论证,数式结构中的符号使用,可以让思维外显,从复杂的图形结构里简化出主体特征,突出重点;互换策略,在讲解习题时如遇到具有数形双重表征的例题,数形两方并无明显优劣,那么应注重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侧重任何一种方法,注重数形的互换,让学生在互换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准确性策略,用图形直观解题时,应该注意画出图形的准确性,图形的精度决定了思考的准确度,影响思考的方向,同样,用数就是为了精细准确地刻画图形,减少看图带来的误差,所以运算和推理应要准确无误。
5尊重学生的差异,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延伸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鲜明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同样的衡量标准,以成绩的高低衡量所有学生的素质,那么长久下去,就会限制学生的个体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最为真挚的鼓励,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有一个学生虽然整体数学成绩偏低,但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却可以快速地抓住重点。在意识到这名学生的闪光点之后,要对其进行鼓励和挖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闪光点的基础上,向其他的内容实施延伸和提升。既让生本课堂的理念得到有效构建,也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培养和训练,教师需要善用问题—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设置问题的时,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要点和“痛点”,引导学生迎难而上,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在全班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互动范围,逐渐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最终学生能够形成严谨的思想观念以及较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启贵.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6(1):63.
[2]林凤梅.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