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张显富
[导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教学时,很多教师却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教师成为主体,学生只能被迫地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
        张显富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小学  563000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教学时,很多教师却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教师成为主体,学生只能被迫地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做出及时的改变,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
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更是如此。预习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安排,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将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在课下完成,避免占用课堂时间,将多余出来的时间解决重难点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对课堂知识的听讲做到有的放矢,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结合分组教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学习问题,让每个小组自主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下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基础运算时,可以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超市中的角色,如收银员、顾客、进货员等来进行情境模拟,看看不同的小组在解决同样的生活问题时能够想到几种办法。这种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其思维发散能力,在各个小组比拼、竞赛的过程中加深其对四则运算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知识快问快答,用积分制或排名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之间可互帮互助,在促进相互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也实现了知识的传递。
二、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作用
        在各种教学策略方法中,拥有良好设计及组织的实践活动,在突出学生作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也符合新课改对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要求。小学数学知识是比较基础的,本来就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为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教师可以在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自己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简易地图,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的几名同学自行决定站到简易地图的某些位置,并确定起点。下一组的同学快速且大声地说出从起点出发怎么走,可以到达上一组某个同学所处的地点。其他同学则负责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

教师作为裁判,记录每组确定位置路线的整体用时,对耗时最少的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用班费购买一些小饰品。最后,教师可以鼓励耗时最少的小组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做到的。比如:“你们判断位置、找路线这么快,是有什么窍门吗?愿不愿意分享给大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整个环节,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和裁判的作用,其他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他们得以较为充分地巩固判断位置并寻找路线的知识技能,未来也能对他们巩固理解其他知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使用多媒体辅助问题创设
        小学作为数学知识启蒙阶段,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十分重要。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明显存在的群体特征是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课堂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营造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主观兴趣引导下进行数学学习。大多数小学生或多或少对多媒体设备和技术产生好奇感,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凭借多媒体辅助工具,呈现视听结合的情景,也能够为创设的情境提供多样全面的帮助。此外,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越性也能让课堂丰富多彩,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方式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枯燥难懂。若是以前,教师描述数学题目时只能带领学生进行想象,或在黑板上进行画图讲解,提问仅限于二维视角,学生或许还不能充分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现后,教师讲题能够运动三维动画,将题目分析得更加透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省力,增强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小兔子周游世界的视频。视频中小兔子在旅途中发现同一时间每个国家的当地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此承接课程内容学习———认读时、分、秒。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不同时间下指针在针表盘上的指示,同时可以利用电子操作拨动指针,让学生观看指针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到不同时间钟表盘上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让学生对指针运动和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教师仅用教室内真实的挂钟演示,由于只有一个表盘,不能形成比较,且挂钟拿取较为麻烦,而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习惯和以上个人看法,对已有的教学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从细节处入手,进行教学措施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田元.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小学时代,2020(14):20-21.
[2]李春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上),2019(12):212.
[3]张明霞.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华少年,2018(12):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