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杨操
[导读] 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杨操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533400
        摘要: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另外,这一段时间内,初中学生也呈现出明显的叛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初中班级管理的挑战,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难度。据此,初中班主任不仅仅要重视班级管理,还要充分借助多种班级管理技巧,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年龄的成长,初中生的身心发育都在朝着成熟的方向迈进,这个时期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逐渐提高了学习水平,而面对初中校园生活也是一个全新的经历。作为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老师而言,做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也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上,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不断扩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而作为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老师也要通过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绪意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完成学习任务。
一、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文化建设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当中,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就需要班主任进行共同的文化建设,从而让班级学生在独特的精神文化融合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让班级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抓住每一个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班集体的团结作用。例如一年一度的校春季运动会上,包含了不同形式的比赛项目,有团体操表演,也有个人竞技项目,这时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联系团体操的具体动作,并能达到整齐划一,面对一些对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的同学,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帮帮带的力量,根据学生的练习水平进行分组合作,之后通过学生的选举选出小组长,然后针对动作进行训练和互审,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细节的指导,再整合到整个表演当中,会让大家发挥出自己的协调能力,完成整个表演。当大家有了统一的目标后,会激发出每个人的学习动力,体会到付出后的收获。
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塑造作用,特别是思想和心智都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和生活,他们的行为就会具有什么样的偏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有好的表现,就要营造适宜的班级氛围,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去改变或者影响学生。氛围的营造虽然比纠正学生一次两次的错误行为要复杂、麻烦得多,过程也很漫长,但是这样的策略是具有一劳永逸效果的管理艺术的。在避免冲突和极端管理手段的情况下,用温和的方式矫正和塑造学生的行为思想,会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稳定性。班主任管理学生的目的是要他们有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也就是要给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起码要能输送合格的公民。

因此,教师就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和体魄。积极融洽的环境氛围,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乐观的心理,不会在他们潜意识里埋下偏执和冷漠的种子。积极的班级氛围包括教师对一切学生平等、关爱、不偏袒的态度,还包括温和、不过激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好的行为表扬,对坏的行为批评,但是不能袒护部分学生,而压制部分学生。也就是在管理的过程要对事不对人,要尽可能公平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或者要有合理的、能信服人的评判标准,以免造成学生不良的感受,影响他们对班级,对班主任的印象。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不可言行过激,以免刺激到学生,让学生也产生过激的表现,或者在内心形成暗影,影响他们以后的处事方式。积极的班级氛围还要有整体追求进步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昂扬的姿态和不服输的精神,还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和活动,让同学之间产生亲密的关系,有集体意识。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班级一起共奋进,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
三、强化人本管理,培养纪律自觉
        漫长的校园生活是个体进入社会前的重要准备期。学生的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一方面是为其以后的生存技能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以后的社会参与提供一定的经验。在初中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自觉,可以树立起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个体的社会参与打下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强烈地发展,教师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人本管理的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让班集体可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向上发展。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人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生活的机会。比如,教师在组建班级时便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来培养班委成员,而不是以成绩论英雄,像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职责一般是由具有此方面特长的同学来担任,如此也方便之后校园运动会、文艺联欢会的组织与参与;班干部的主要成员是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每学期选举一届,可连选连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又可以约束班干部的行为。此外,教师还设置了许多管理岗位,有卫生检查员、节电小能手等,让班级成员领取任务,做到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教师民主的管理意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完成分配任务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担负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传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红.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分析[J].家长,2020(25):71+73.
[2]张可贵.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探讨[J].新课程(中),2019(03):235.
[3]张黎阳.浅议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N].发展导报,2018-10-16(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