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岚
广西桂林市民主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小学生“伦理、智力、身体、美学、劳动”综合发展的培养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基层教育部门也提出了教学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小学音乐是在小学阶段的基本艺术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基于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室,并进行教学策略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的核心音乐素养。
关键字: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人才、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计划实施到课堂中。这个计划的实施不应该操之过急,而应当积极、稳妥、科学、有序的推广和实施,使音乐的核心素养教学可以高校开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核心的目的。
1.音乐素养核心的内涵
尽管“核心文化素养”一词在世界上很早就出现了,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普及。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课程改革和实施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和研究的各个阶段为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质,并建立明确的制度,以明确相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需要发展相应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认知、世界观等。它对学生的成长必不可少,并且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一生中逐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除此之外,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事情,也是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必备的素质。若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详细的阐述何为音乐核心素养,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2.分析培育核心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无国界。小学音乐的普通课堂教学是实现小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在小学的普通音乐教室的音乐素养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通过音乐课堂学习,小学生所具备的专业音乐素养可以使小学生欣赏和品鉴相同类型的音乐和不同语言的音乐,从而确保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对音乐深厚的感情。例如,传统的优秀文化与音乐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和古乐的旋律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了解音乐中国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底蕴,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对音乐的涉及面,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增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可以说,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
(1)根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这也对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具有显著并且积极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角度在开始教学。由于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创造教学情景,并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大象的动画片或纪录片,使学生能够通过通过多媒体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根据歌曲的特点,学生可以对大象的行为特征与身形体态等进行模仿,并且在模仿过程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在创设契合课程主体的教学情境基础上,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兴趣取向设置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核心素质的培养 。
(2)利用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
在小学传统音乐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与学生课堂一起唱歌的教学模式。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这方面,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优美的歌曲发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主动用音乐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教学“我是小鼓手”学生对歌曲和歌词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引导尽情抒发自己对小鼓手的理解,并且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小鼓手的感觉。在欢快的歌声中,学生使用想象力尽情发挥,教学氛围十分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乐器的使用也使学生对歌曲更感兴趣,许多学生学会了与歌曲一起唱歌,当我完成播放,低音和小鼓合并和交织在一起,为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拓宽知识面视野,培养文化理解素养
作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理解素养通常意味着学生理解音乐和艺术的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中明确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文化的理解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包含在其中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音乐,这样才能学习和体验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和审视音乐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理解和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理解素养。例如,开展“打猪草”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引进黄梅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使用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黄梅戏的清新歌声,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对黄梅戏的认知。最后,老师将给予补充解释,以分析戏曲中的文化内涵的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音乐教学,积极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让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巧妙地提高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让音乐走入学生心灵——新课改下小学音乐创新教学[J].黄河之声,2018(24):106.
[2]潘亚娟.让游戏给音乐教学插上翅膀——浅谈音乐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24):127-128.
[2]傅薇.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法优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