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密
云南省玉溪市第七中学 65310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应有效地渗透祖国的情感,使初中生能够发展热爱家园、热爱国家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情感。教学初中历史,可以教育和改善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成就、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本文分析了家庭和国家情感的内涵,并提出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家庭和国家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教学
历史课程是发展初中生人文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程。初中的历史教师应充分了解家庭和国家情感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初中生发展的价值,然后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学生的家庭和国家情绪教育模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积极进取,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复兴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家庭和国家感受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通用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生活标准”)建议,基本的历史素养应涵盖五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历史证据、历史解释和家庭国家的情绪。其中,家庭和国家情绪反映了所有扫盲的价值目标。关于家庭和国家情绪课程标准说明:“家庭和国家情绪是学习和探索历史的人文追求,反映了国家和人民的繁荣,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依赖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索历史应该是有价值的,要充满人文主义的情感,并专注于实际事物。为国家繁荣、国家自我完善和人类社会服务的问题。追求理想是对一个国家和国家,对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的深切热爱。”历史作为当前的基础,探索过去,展望未来,应该在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一种家庭和国家感。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中实施家庭和国家教育呢?本文结合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并借鉴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详细解释了如何使家庭和国家的情感沦落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二、传授初中历史以渗透家庭和国家情怀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贯彻
中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促进学生的顺利社会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对错的评估,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其中,家庭和国家情感以及历史素养的发展和渗透有助于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发挥作用,教师需要整合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与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基本的道德本性出发,将道德教育纳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家庭和国家情感的重要作用和优势。思想道德教育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以创建和发展一个国家。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备受关注,同时教育部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和国家教育成为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从分析和研究中不难发现,本学科具有丰富的本国和国家情怀教育材料,可以为有效实施德育提供更多依据。教师需要关注时代的背景和趋势,寻找突破和切入点,深入研究和解释历史教科书,并积极运用家庭和国家情感的有效渗透,以便学生找到自己的自主学习、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明确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三、通过讲授初中历史来渗透家庭和国家情感的方法
(一)深入教材,鼓励爱国主义
关于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近代史三个主要阶段。教育杂志出版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教科书全面描述并捕捉了这三个阶段。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详细记录了每个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深入学习教科书,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清晰明了,并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原因和后果。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这个故事,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引起了爱国情怀的渗透。
以《五四运动》为例,五四运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举行,这是由年轻学生代表发起的运动,这是反对爱国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崛起完全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这场运动是渗透家庭和国家感情的经典材料。另外为了使学生对“五四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深入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比如“五四运动”的成因和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后来中国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外交失败,这完全引起了人们对反日情绪达到顶峰,该运动于五月四日开始并取得了一些胜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允许学生们了解整件事情的始末来唤起学生们额的爱国主义。以此为基础通过事件和亲身经历,学生们还将从无情的故事初中到深刻的哲学。总之,通过挖掘现有的教科书资源,学生可以掌握历史事件的始末,使学生可以始终如一地理解故事。
(二)通过在诗歌促进爱国精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诗歌也传承了下来,就像我国的传统诗歌文化一样,这些诗歌将世代相传。一般来说,这些传下来的诗歌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功能,其中一些甚至有历史记录。简而言之,这些诗歌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其中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以诗歌形式介绍历史事件。通过分析诗歌的话语,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同时与诗歌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当教《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时,教师可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首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教师询问学生们是否读过这首诗?它主要描述了什么是历史事件?在这方面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惑和困惑。教师说这首诗是为中国英雄邓世昌写的,邓世昌在中日海战中英勇牺牲。此后,光绪皇帝写这首诗以表彰邓世昌的伟大成就。当教师解释了这首诗的起源时,学生们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引起学生对该诗的更深入的研究。例如,黄海的地理环境如何?黄海在我国土地保卫中的地位如何?邓世行如何在黄海中英勇作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不同的问题,并根据周围可用的资源独立回答。此外,关于历史的诗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和解释诗歌,并可以鼓励学生在情感上背诵,以了解爱国精神真正实施家庭和国家教育。
(三)利用现代技术熟练掌握教育
许多现代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因此普及家庭和国家情绪教育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便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身心整合到学习历史中。如今,大多数教学方法已经相继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初中教师,您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参考。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动态呈现书籍中的静态场景。学生可以观看视频并产生一种感觉,个人感觉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并感知家庭和国家意识教育的渗透。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在一九四九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当时的场面非常广阔,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志愿者游行像是一首国歌,象征着中国的诞生。通过讲授这些内容,教师结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相关的视频,就像在天安门广场前,国歌伴着红旗挥舞下一样,心中的爱国主义更加激烈。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十月一日将会有重大活动,例如阅兵、花车游行等等。
四、总结
通常,作为中国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的国情,爱国并保护国家,并永远记住历史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痛苦教训。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家庭和国家情感的发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果,并完成对教育的渗透。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国家的感受,同时面对历史、尊重历史并记住历史,以了解学生对现实主义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8(37):66-67.
[2]唐蕊.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江南论坛,2019(11):54-55.
[3]李军,黄同艳.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