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教学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刘丽
[导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丽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4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思想结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文言知识抽象、生涩、学生不易理解,再加上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文本表面进行重复性背诵、记忆,很难提高学生的文言兴趣。因此,如何改善传统文言文课堂单调的教学问题,增强对文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小组合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愿望更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压力,以生动、趣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学习更积极、更有兴趣,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如何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本文就对此进行探讨。
        一、合理分组,共同进步
        开展小组合作,最重要、也是最先要完成的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小团体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将学生进行就近分组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分配,没有按照学生的性格、成绩、能力等特点分配。这样的分组方式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难以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建立文言文小组之前,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小组人数、学生性别、学习成绩、个人能力等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来建立一个学习小组。首先,在人数确立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者过少。人数过多容易造成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人数过少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速度,一般控制在4-6人,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有任务可做,发挥自己的价值。其次,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以平常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内容,将学生进行不同学习层次的分组,如,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者两个文言学习优秀的学生,也需要安排两名或以上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每个小组中需要有不同个人能力的学生,这样能让学生按照个人能力进行分工任务,便于高效的完成任务。当然,每个小组中肯定也有对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用自己的学习热情感染其他组员。只有分组,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薄弱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有通过合理进行分组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全员参与,解决问题
        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理解不同于白话文。由于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和白话文有很大差距,这会加深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困难。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如果教师提出了问题,小组成员不积极参与、也相互不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很难得出答案。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加入到小组探讨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相互纠错和改正中,获得知识,从而提升文言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让小组成员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写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或者字词,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个时候,一位小组成员标注了自己不清楚的文言内容,如,“以”、“则”等虚词用法。然后,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不解,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这位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又如,当教师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翻译“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让学生都加入到小组合作中,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如,可以让其他学生听取后,要发现并指出错误,从而一个小组成员先翻译,其他成员轮流进行纠正和补充;还可以让一名学生作为主要发言者,进行相互讨论和解决。只有让学生积极加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思维,从而为综合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
        三、角色代入,读出感情
        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不了解历史人物,很难揣摩文言文中人物的语气,也不能体会其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而角色扮演是通过让学生进入到某个角色或着某个环境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想法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为学生设计小组表演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会在扮演中,能够将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而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角色的体验,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接受课本知识,从而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这篇文言知识的时候,由于这篇文言文是通过展示曹刿和鲁庄公之间的对话,来体会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从而理解作品。因此,教师就为学生设计小组表演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掌握文言知识。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就为学生设计小组任务:将所有小组分成两个派别,一个是为曹刿派,另一个是鲁庄公派,每个派别要模拟文本中人物说话的性格、语调,在两个派别相互谈论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表演的过程中,读出人物情感。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小组评价,树立自信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缺少评价,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肯定,是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动力,还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学生的自信感才能上升,就会不断激发出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动力,从而能在主观意识上提醒自己积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增强学生自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文言文学习中,当小组成员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做完,并高兴的交给教师后。教师发现小组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理解不正确。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立马批评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地方,并用鼓励的话语,让其改正。学生经过积极的评价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高,会认真对待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还能保证有较高的正确率。或者,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并说出这样评价的原因。只有教师要在实际行动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这样会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学生会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才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文言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文言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分组、全员参与、角色代入、小组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摆脱原有低效的文言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保持对文言文学习的动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霞.初中语文文言文合作学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吕慧.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付广前.中学文言文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