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李海
[导读] 高中地理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魅力,它巧妙的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

        李海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魅力,它巧妙的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使高中生在进行知识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各种自然的景象。但由于当下时段,高中地理教师一贯沿用传统的板书教育,教学氛围枯燥的同时,还会严重抑制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该学科的教学出现部分问题。为了确保高中生地理知识能够充分掌握,教师必须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多种趣味性教学手段结合运用的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保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
        关键词:高中生;教师;地理知识;教学手段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冲刺阶段,在此时高中生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以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高考。但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增多,学习压力增大,以至于高中生在课堂学习时身心经常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进一步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个性成长,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生动、舒适的学习氛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教学中放松高中生的身心,进而优化高中生的精神状态,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高中生学习兴趣较低
        学习兴趣作为影响高中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它主要表现在高中生能否通过自身的个人意识引导进入更具效率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低下这一问题是由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且高中生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地理知识学习上引起的。
        (二)高中生理解水平较差
        理解水平即为高中生可以将教师所讲述的理论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素养,是高中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学习理解水平较差会直接导致高中生学习质量降低,使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掌握速度减慢,进而增强对于地理内容学习的抗拒心理。
        (三)高中生知识范围狭隘
        知识范围是指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大小、深度、面积,是高中生拥有夯实地理基础、全面地理思维塑造的前提。知识范围狭隘既容易导致高中生地理思维意识呈现片面化发展,还容易导致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掌握不彻底,解答地理题目时难以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作为判断依据。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时教师多以“灌溉式”、“传输式”的形式进行知识教导,难以有效体现地理知识当中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下最受教师群体青睐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将静态的书本地理知识以动态的鲜明视频影像进行展示,不仅可以优化高中生的课堂学习感受,还能够为高中生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在生动的视频观看中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海水运动是指海水受海风、气压变化、引力等因素影响进行的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主要表现形式有潮汐、洋流等。

教师加以视频展示并进行讲解,如洋流是海水由于热辐射、蒸发、降水、冷缩而形成的密度不同的水团,再加上风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海水流动,教师可以简单展示几组洋流,距离中国最近的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这两组洋流稳定流动形成了日本较为适宜的海洋性气候,同时还在北海道地区产生了世界闻名的北海道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造就北海渔场,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使欧洲国家全面降水均匀且气候温暖。教师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既能够让高中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海水运动的规律、方式、过程,还能够有效优化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应用合作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讲学生听是当下最为常见的教学场景,高中生的知识学习经常性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致使课堂参与度较差且难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合作教学即为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高中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内的高中生通过互相帮助、集思广益,不仅能够有效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突出高中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进而在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中增强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促进高中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将班级高中生根据前后座位顺序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需要讲解两者的定义,随后可以让小组成员自行绘画地球上的各个气压带、风带,赤道0°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30°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两气压带当中为信风带;南北纬60°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与30°当中区域为西风带;极地附近则为极地高气压带,与60°当中区域为东风带。小组共同完成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后教师需要讲解其中的风向变化,如信风带,受北逆南顺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信风风向为东北风、南半球信风为东南风。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教导,让高中生亲自绘画地球结构图,不仅能够为高中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还能够小组内不断提升彼此的学习热情,培养高中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实现高中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课外教学,扩大学习范围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书本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为了确保高中生能够在班级测试以及高考时有更好的发挥,教师则需要扩大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范围,丰富高中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内容。课外教学即为教师通过客观存在的非课本优质素材进行地理知识教导,使高中生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知识,不仅有利于增长高中生的地理阅历,还能够在课外素材观看学习中缓解学习压力,进而促进高中生夯实地理功底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带领高中生观看地理纪录片。如《行星地球》,该影片是对人类生存地球更具高度、更加细致化的研究,着眼于地球自然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彰显了自然世界发展的规律。该影片分为多个系列,全方位的讲解了地球的各个自然场景,如“季节森林”、“无垠深海”、“雄伟高山”、“奇幻沙漠”等等。通过该影片的观看,高中生能够对地球各种生态环境形成更加鲜明的认知,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眼界的开阔。又如《美丽中国》,该影片则以中国的野生动物以及自然风光为主,展示了各种少见的自然奇观。影片囊括了全中国50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野生动植物形象、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通过该影片的观看,高中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的自然人文景观,使高中生可以对中华地区的自然地理形成更加具体的判断。在课外拓展中,教师以记录影片观看的形式进行知识教导,不仅能够拓宽高中生的地理知识获取途径,还能够促进高中生课内外多种知识的融合,进而促进高中生坚实地理基础以及全面地理思维的塑造。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少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育的高质量进行,但是教师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素养,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就可以最大程度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当前的教育局面。教师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更需要将地理知识教导与高中生的个性成长相结合,使高中生能够更加轻松、更加主动、更具趣味性的进行知识学习,从而保障高中生高效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习素养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小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高考,2018(14):108.
[2]倪善飞.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60):144.
[3]曾浩.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